元宵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元节,有着很久的历史积淀。在民间,也有很多的历史传说流传下来。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也会去过元宵节,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又被称为什么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宵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又被叫做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传说中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元宵节猜灯谜的相关历史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暗示君王得到启发。
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正月十五送灯的讲究
(1)在元宵节送灯的时候,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
(2)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
正月十五送灯送几盏好
正月十五送灯是送单还是送双好?
正月十五送灯送几盏好要依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来看,一般大多数地区是一座坟上一盏就好了。
正月十五送灯有时间规定吗?
正月十五送灯时间要依据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来看,一般太阳落山后好些。
正月十五送灯放哪些位置好?
到祖坟地,每座坟头放一盏,在坟顶背风处点燃,然后也到河边湾旁、水井旁放灯,家中粮仓放老鼠灯,猪圈、牛羊栏也放灯,现在条件好了,买灯去放当然可以。
正月十五送灯要不要写名字?
正月十五送灯写不写名字没关系,只要在坟顶背风处点燃就可以了。
正月十五送灯注意事项有哪些
1.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
2.出嫁的姑娘是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所以娘家人最忌讳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据说这样会让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总的来说,正月十五送灯不能女性送,且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每个房间都要彻夜灯明,一般一座坟上一盏就好了。
南北元宵节习俗差异
事实上,汤圆和元宵都是雪白球体,糯米包馅,追根溯源,它们是同一种东西。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只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南北方在制作手法上的不同渐渐地形成了两种叫法。
北方“滚”元宵
北方人做元宵时,首先将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正因为这样,元宵还可以变着花样吃。比如油炸或者蒸着吃。
元宵吃起来表皮儿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儿,煮出来的汤会比较黏稠,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
南方“包”汤圆
而汤圆的做法有点像做包子,首先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然后馅料拌匀放在容器里备用,并不用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湿糯米粉黏性很强,只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汤圆的馅料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很多地方还用猪肉、火腿、虾米等做馅。
汤圆表皮儿光滑、口感细腻,由于馅儿里水分多,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一刹那,馅儿会像流沙一样流出来;此外,汤圆煮出来的汤比元宵清亮。
另外,元宵储藏不能冷冻,只能现做现吃,不能长期保存(放久了会裂开,冷藏也一样),而汤圆则必须冷冻。
其实,无论吃的是元宵还是汤圆,虽然在形式上有区别,但所要表达的寓意都一样,那就是团团圆圆、圆圆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