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养生知识大全
关于夏至养生知识大全
时间流逝,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夏至养生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夏至养生知识
1、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2、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公众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另外,从服装的颜色上来讲,最好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3、要清凉
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5、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养心学家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6、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7、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2、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3、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4、生菜、凉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5、馄炖
无锡人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
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6、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7、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8、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关于夏至的古诗
1、《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5、《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6、《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8.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