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误区有什么
夏至养生误区有什么需注意
夏至非最热,却也是高温了,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养生误区有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夏至养生误区有什么
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冰冻饮料中成为夏天受欢迎的饮品。这些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
在密闭的室内泼水可降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这种方法的确会带走一些热量,使室内温度有所下降。但是,如果室内通风不良,就会导致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温度又会上升,这时,人就会感到室内更闷热,从而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夏季在密闭的室内泼水降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室内泼适量的水进行降温的同时,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最好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通。
晨练越早越好
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据专家研究,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太早晨练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时。
冷藏西瓜更消暑
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因为食用冷藏的西瓜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使人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及脾胃。儿童消化能力较差,食用冷藏的西瓜还会引起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穿浅色衣服更防晒
不少人认为,夏天穿白色、粉色等浅色调透气性好的衣服最凉快,但有专家指出,红色衣服是防晒的首选,如果再戴一顶遮阳帽就更能保护周全了。红色光波在光线中拥有最长的光谱,能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其他颜色则相对较弱,所以夏天穿红色衣服防晒效果最好。选购衣服时,应选择质地柔软的红色棉布衣服,另外款式宽松、色彩鲜艳的衣服还能起到愉悦心情的作用。另外,在室内或是阴天时穿黑色的衣服,能加快皮肤表面的热量散失,让人感觉更凉快。
绿豆汤、菊花茶当水喝
夏日炎炎,不少主妇会熬一大锅绿豆汤或沏上一壶菊花茶给家人当水喝。绿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菊花茶也不宜天天喝,虚寒体质的人若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使体质越来越虚寒,免疫力降低。
为美观剪腋毛
夏季,女性因穿短袖或无袖衣裙时腋毛露在外面不雅观而用剪刀剪去或刀片刮去腋毛。其实,这样做有损健康,容易造成腋窝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仅局部疼痛难受,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休息太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天气炎热,稍稍走动便汗流不止,不少爱美女士心里窃喜:是不是我的脂肪在燃烧了?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是很大。
多吃水果能“灭火”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益健康,但对于去火,有些水果则可能“火上浇油”。以桃子为例,“桃养人”的说法古已有之,但需因人而异。庄乾竹表示,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但桃子性温,对于实热体质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黄、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状,不但不能去火,还可能加重病情。此外,橘子、荔枝、桂圆、石榴、椰子、杨梅等都属于温性水果,经常上火的人最好少吃。
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专家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过程的,一下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出汗后用冷水或冷毛巾擦
已出汗的皮肤不宜用冷水或冷毛巾擦,应该用温热水或温热毛巾擦。因为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毛孔会紧闭,毛细血管也会收缩,体内积热散发不出来,此时人体会产生烦热的感觉。若用温热水,皮肤表面受到热的刺激,毛孔可迅速张开,毛细血管随之扩张,热量就会更多更快地散发出来,人体很快就会感到凉爽舒适。
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切勿为了图好看而选择颜色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夏至”风俗活动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面:“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吃狗肉: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可以增强抵抗力。在民间俗语有云: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物候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蝉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夏至是天道阴阳的转折点。地法天,物至则反,物极必反,夏至之后,大地上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则开始衰退。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而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气候特点
对流天气: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暴雨天气: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高温天气: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关于夏至的诗句
夏至的诗词1: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的诗词2: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的诗词3: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
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
敢云孝子慈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