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2023
夏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2023)
夏至的这一天,大部分地方的气温会增高等,那么夏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2023)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2023),欢迎大家来阅读。
夏至是哪一天几月几号
2023年夏至开始时间:6月21日22:57:37
2023年夏至结束时间:7月7日16:30:29
2023年夏至农历时间:五月初四
2023年夏至星期时间:星期三
夏至的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气候特点
◆气温降水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都有两次太阳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雷阵雨天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一些地区或会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吃什么面
炒面
炒面是北京夏至节一般家庭喜爱制作的面条。
炒法很多,辅料也很多,炒出的面条口味各异,鲜美异常,而制作也简便。将切好的面条与辅料、调料放在油锅里烹炒,适当加入水和昔油等调味,炒熟后外焦里嫩,香韧可口。还有一种与炒面相似的面食,叫炒疙瘩。是用硬白面做成色子块大小的面疙瘩,煮熟后捞出,再放在编炒的羊肉丁、黄瓜丁、青豆锅里一起烹炒(辅料随意更换)。
卤面
卤面的品种非常多。主要有:番茄鸣蛋卤面、茄子肉片卤面、鸡蛋黄花木耳卤面、豌豆肉丁卤面等等,配上时令菜码调拌,格外绵软可口。卤面不仅是夏至节的吃食,昔日北京人逢上喜庆寿日,主人也多用炒菜卤面招待亲朋,愈为吉祥长寿。更为有趣的是,在新婚夫妇入洞房之际,要由近亲中的“全客人”(指父母、子女、夫妇皆健全的妇女),亲手煮上一小碗卤面和一小碗饺子送到新房,谓之“子孙饽饽长寿面”。
过汤面
又称冷拌面,是夏至节最受人们欢迎的面条。
切好的面条下佛水煮熟捞起,用冷开水过汤后待用。另配以黄瓜丝、小萝卜丝、青豆、豆芽菜、青蒜末等莱码,再用肉炸黄昔或芝麻昔、芥末、香油、醋等调料拌食。看上去、红白、青、绿相间,吃起来咸辣酸脆,有嚼劲。
三伏天是从夏至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因为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意思,一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三伏的划分方法。头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一共十天的时间。中伏是从夏至后到第四个庚日开始,结束的时间则是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也是十天的时间。由于中伏的天数并不确定,有的年份为10天,而有的年份为20天,所以三伏天的天数也不同,30天或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