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夏至 >

苏州夏至吃什么美食

时间: 倩愉0 分享

夏至面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夏至吃什么美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州夏至吃什么美食

苏州夏至吃什么美食

枫镇大肉面

枫镇大肉面,夏令季节苏州名点之一,起源于高新区枫桥镇,被誉为苏州“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面”。

鲜有一碗面,会像它这样带给食客扑鼻的鲜香,因为吊汤的时候除了常见的肉骨、鳝骨外,还加入了酒糟和螺蛳。浇头则是一块焖肉,它做法复杂,焖制时不能放酱油,纯粹靠盐调味。于是,焖肉肥美,入口即化;面汤鲜滑,酒香醇厚,是苏州的夏令佳点。

三虾面

三虾面是苏式面中的“极品”,时令性极强,一般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三虾即虾籽、虾脑、虾仁,烹饪时先起油锅,再依次下浆好的虾仁、虾脑和虾籽,淋少许料酒,迅速翻炒几下就出锅,拌面或过桥配白汤面,现做现吃,鲜!三虾面价格较贵,七、八十一碗,每日限量供应。

素浇面

所谓“素浇”,就是浇头是素净的,一般用时蔬搭配木耳、笋丝、豆腐丝等,烹制出清爽适口的面浇头。夏天吃一碗苏州的素浇面,清爽不腻,齿颊留香!

两面黄

两面黄”口味独特,据说当年蒋纬国在东吴大学读书时十分爱吃。

煎至金黄透香的面条,淋淋漓漓地浇上丰厚浓郁的浇头,在面与酱汁接触的一刹那,滋滋作响。趁着热乎劲,速度将面与浇头拌开,挑上些许送入口中,面条却因为短暂的煎炸与酱汁的裹拌,形成了里中外三层的不同口感:外层稍许软化的外壳,咬下后却尚且带着酥脆,细细品嚼时,才发现原来内里的面条尚未煎透,还保留着些许的软嫩。

夏至吃什么面好

伏面

夏至过后,进入三伏,山西民间多吃凉面开胃消暑。山西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陶”,虽非珍馐名点,却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时令变迁,传承千年习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凉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看看各地区是如何吃"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也是爱吃凉面,越长越好,一是代表了夏至这天是最长的一天,凉面是因为天气炎热,吃着口感更好。

炸酱面

炸酱面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

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调味品。这样会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古人如何过夏至

热闹曾不亚于端午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民俗专家介绍,在我国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有云:“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司马迁所着《史记·封禅书》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民俗专家介绍,夏至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的到来,温度达到顶点,同时也意味着随后阴气将开始逐渐上升,古人确实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皇帝则会举行“祭地”仪式,祈求丰年。

皇帝有皇帝的讲究,民间也有民间的习俗。在这一天,南方很多地方会称人以验肥瘦,但这一习俗大多是仪式性、符号性的。因为民间历来有“苦夏”掉肉的说法,夏至当天举行这个仪式,则会正式记录体重,提醒人们在秋天到来后是否应进补。

北京夏至吃凉面

在我国古代有“夏至尝黍,端午食粽”的食俗,《吕氏春秋》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而在北京地区,人们则会选择在夏至吃凉面,因为此时新面已上市,此举既有“尝鲜”之说,也有借生冷食物降火开胃的用意,农村地区则可能吃薄饼,夹以青菜等物,祭祖后食用或赠予亲友。

宋代百官放假三天

民俗专家介绍,除了各种时令小吃,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即清代之前,每逢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但是,随着后来端午节的出现,很多原来属于夏至的习俗被挪到端午,例如辽代时,每逢夏至节,妇女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这一习俗原本延续很久,但如今的夏至已经不存在这一习俗了。

夏至的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减短。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昼长代表性城市

有代表性的城市为:哈尔滨市昼长15小时43分;北京昼长15小时1分;济南昼长14小时40分;上海昼长14小时11分;杭州昼长14小时7分;福州昼长13小时46分;广州昼长13小时34分。

19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