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

2022七夕的饮食风俗习惯

时间: 淑燕4594 分享

七夕节是我国的节日之一,并且七夕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在传说当中,七夕这天是牛郎织女团聚的日子。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夕的饮食风俗习惯,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夕的饮食风俗习惯

七夕的饮食风俗习惯

七夕的民间饮食,以瓜类为主。因为这正是瓜类成熟的季节,特别是西瓜。瓜的形状是圆形的,“圆”就象征着圆满。当然,在七夕这天最忌讳的就是吃梨了,“梨”、“离”同音,所以一般这天情侣都不吃梨。

七夕距离端午节不远,还有一些剩的樱桃,民间一般都喜欢采食。这是因为,进入酷暑,疾病开始蔓延,蚊虫很多,而樱桃却像小灯笼一样,驱散蚊虫,象征日子红红火火。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火红色的樱桃象征着英雄,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另外,桑葚也是七夕传统习俗的食物之一,吃了白桑葚,象征着从现在一直到天冷,吃菜或者吃水果的时候吃不到虫子。

这一天还有吃面的习俗,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给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是非常特别的,因为抻面具有韧性,这寄寓着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事业才能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抻面也是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七夕是什么水果

1、桃

七夕节可以说是爱情节、桃花节。而在这一天的桃花食物里面,首选的就是桃子。桃子的外观色泽鲜红,红代表一种桃花的气场,同时桃子的“桃”字也寓意着桃花,吃桃就等于吃进桃花的兆头了。

2、葡萄

七夕前后又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炎炎夏日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3、苹果

苹果,历来是爱情的象征。希腊神话中,一只金苹果令三位女神斗艳争奇。评判人帕里斯,最终将苹果授予了象征爱与美的女神阿弗萝蒂特。因为她被女神许诺了美丽的爱情。

4、西瓜

七夕是以瓜果为主,因为这个时候瓜果下来了,特别是西瓜。夏季时节我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西瓜,汁水丰厚,果肉非常的甜,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同时可以起到补水、防暑、利尿的功效。

5、樱桃

另外这个时候,端午节刚过之后,还有一些剩的樱桃,一般都喜欢采来。大家为什么要用樱桃,五月是热月,过去了,七月是分离的月,又进入酷暑,疾病开始蔓延,蚊蝇很多,樱桃像小灯笼一样,代表日子红红火火,第二,民间还这样认为,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

七夕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穿针乞巧

可以说,穿针乞巧本是来源于七夕的爱情婚育文化,而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七夕节俗游艺活动。乞巧风俗日渐兴盛,还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家人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

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2022七夕的饮食风俗习惯相关文章

2022七夕送什么女友礼物

2022七夕节活动策划方案

2022七夕节表白需要准备什么

2022年情人节和七夕的区别

2022七夕活动创意方案5篇

2022情浓七夕活动方案

2022七夕中国情人节活动方案

2022年七夕情人节创意活动方案最新5篇

2022七夕主题活动总结通用10篇

2022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大全

111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