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七夕情人节 >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美食

时间: 思欣20 分享

花朵的芬芳来自绿叶的奉献,大地的温暖来自太阳的抚慰,爱情的甜蜜来自你我的真心付出,七夕到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七夕节有哪些美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美食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古代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花瓜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豆沙等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七夕情人节由来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闽南七夕节的习俗

在闽南地区,七夕除了保留着与其他地区相同的乞巧、拜魁星等习俗外,还有其独特的、带着浓厚民间色彩的民俗。

闽南因其地处东南沿海宗教氛围浓厚,加之该地区人们普遍认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神娘,俗称“七娘妈”,所以人们将其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并将七夕衍化成“七娘妈”的生日,即“七娘妈生”。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这天,人们便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另外,在闽南地区还有其别具一格的七夕传说,即:当年天帝因七仙女与董永触犯天条擅自成婚而大发雷霆,便施法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夫妻隔开,但又念及其女儿的身份,加之其夫妻之恩爱,后则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命喜鹊将命令传给他俩,不料喜鹊不知何因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会。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虽然喜鹊报错喜误传消息,但传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须将错就错不得再次更改,于是天帝就罚喜鹊于每年七夕日为牛郎织女搭桥。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之所以见不到喜鹊的影子,就是因为它们都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那是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间还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会偶尔飘下一阵毛毛雨,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情泪。闽南民间也说是“七娘妈流眼泪”。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文人林杰写的《乞巧》风情诗。七夕乞巧反映了劳动人民向勤劳手巧的织女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闽南也不例外。据《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七夕“乞巧”、“陈瓜果”、“小儿拜天孙”,这便是证明。按照这一习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新拜“七娘妈”为义母(闽南话称“契母”)。到了十六岁,当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对其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在漳州,乞巧显的更复杂些,漳州妇女们陈瓜果七盘,茗碗炉香各七数,用针七枚,取绣线于焚纸光下伏地俄倾穿之,以能否穿过多寡评巧。清代的《漳州四时竹枝词》中“巧在天孙不用猜,女人乞巧刃;痴哉。一年一会牛郎话,那有工夫送巧来”写的就是此民俗。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城市家庭现已摒弃该民俗,但在农村中仍可见其遗存。

除了乞巧、七娘妈生、拜天孙外,七夕在漳州地区也有女儿节之称。据说,这一天少女们都会准备胭脂、香粉、镜子、茉莉花、水果等在月下设香案祭祀织女星,祈求良缘和美貌。此外,漳州也称七夕为“婆姐生”,“婆姐”即娘妈的侍女,为直接守护儿童的摇篮和床的神明。按照这一风俗,家中若有未满十六岁小孩,其父母便需于七夕日将糖饭、海蟹、芋头、韭菜、龙眼、石榴摆在孩子睡的床上祭拜“床神”,并用“白酒”、肉酒和饭各一碗敬婆姐,并烧“婆姐银”,以此祈祷孩子平安、聪明、健康成长。


古代七夕节有哪些美食相关文章:

2019古代七夕节的时令美食

2020古代七夕有什么美食

七夕节的传统美食

七夕节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古人怎么过七夕

七夕节传统美食

七夕节的美食

七夕节的饮食文化

2019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 七夕节节日起源

七夕节吃什么食物

2019七夕情人节是中国的吗,盘点七夕节品尝的时令美食

106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