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秋分> 秋分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秋分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时间: 黄浩0 分享

传统秋分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秋高气爽心情美,秋分来到乐逍遥,秋风微微沁心脾,秋雨滴滴润心田,秋景美美夺人目,秋果硕硕压枝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秋分的习俗和气候特点,供大家参考。

秋分的习俗和气候特点

秋分节气习俗之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1秋祭月,古代最早的祭月节日是秋分这一天,不过秋分是根据太阳的相对位置定出来的日子,晚上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后来才改到中秋节。

2吃秋菜,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3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5放风筝,秋分节气最适合放风筝了,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6做面雀,吃面雀,“面雀”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在古时候,秋分时节的到来,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

秋分节气的由来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适宜吃的水果

1、石榴

石榴也是可以润肺的食物之一,它能止烦渴,生津,有津液不足以及口干、喉燥症的人可以食用石榴,石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将它捣烂成汁或煎汤喝。

2、柑橘

秋冬季节润肺还可以吃柑桔,除了可以润肺止咳,柑桔还可以醒酒利尿,一些身体虚弱或是热病之后又津液不足、伤酒烦渴的人可以食用。

3、葡萄

葡萄有着益气益血、利尿、补肝肾、生津的功效,秋冬季节可以食用葡萄滋阴去烦。可以直接把葡萄捣烂成汁液,然后再加蜂蜜煎膏,用开水冲服。

4、橙子

橙子富含维生素B1,该维生素对保持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另外,适量吃橙子还可有效增加唾液分泌,促进消化,缓解咳嗽,保护肺脏健康。建议每天最好吃1-2个橙子。

5、杨桃

杨桃中糖类、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丰富,且果汁充沛,能迅速补充人体的水分而止渴,并使体内部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

164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