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节话题作文精选5篇大全
漫漫哀思,悠悠伤怀,在这凄冷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那你知道2020清明节话题作文需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清明节话题作文精选5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清明节话题作文
上下五千年,悠悠吴文化。
清明节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吴文化节就要开幕了,让我们又想起吴地先祖——泰伯的丰功伟绩。遥想当年泰伯为了顺从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从而再把王位传给孙子姬昌的旨意,三让天下的故事被人们传为美谈。当年泰伯出亡后,与弟弟仲雍结伴到了陕西西部,建立起了吴文化的雏形——句吴。泰伯出亡后不久,其父病逝,他为尽孝道,回国奔丧。这时季历提出要让位予泰伯。泰伯坚决不受,季历不依。泰伯多次避让不成,只好又回到荆蛮吴部落中,为了表示义无反顾之心,他带着族人远走高飞,来到了我的家乡——无锡,兴修水利,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给江南这片蛮夷之地带来了文明的种子。后来,季历又派人让泰伯回北方当王,泰伯用对犯人的刑罚对自己施了一遍,笑着对来人说:“一个犯人怎能当王呢?”
泰伯如此三让天下,连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读到泰伯的故事也拍案惊呼。在他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境界。 想想泰伯三让天下的美德,再想想我们现在连排队买饭都要插队;公交车上,有人连个座位都不肯让给身边的老婆婆……现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想想泰伯当时可不是让早吃一顿饭、一个座位……是天下啊!你们这样做,想想泰伯当时的行为,你们心安理得吗?想想泰伯当年为了江南水乡的建设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才换来了后来几千年的繁荣昌盛啊!吴文化是祖先们自古传承下来的,作为吴文化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刻苦学习,把吴文化发扬光大!
又是清明,我们循着历代鸿山人的足迹,来到泰伯目前,缅怀先贤的圣德,,作为新一代鸿山人,进一步坚定了认真学习的决心。我们将把这悠悠吴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清明”为中心,展开全文。作者介绍了清明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文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清明抒怀——悼念奶奶
又是那首熟悉的曲调,这是您最爱的曲目,但如今播着同样的曲调,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随着曲的旋律,我不经意、不经意地在心湖上泛起了一丝丝的涟漪。在湖波中,我又思念起您;在湖波中,又泛起您和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也许是我不能接受您的离去,但是您确确实实离开了我们已有两年多了,两年多的岁月里,我对您的想念,您又能感受到多少呢?可我又不想您领会到那一丝丝的思念,因为我不想打扰您的清梦,您的宁静,因为您是我最敬爱的人——奶奶。
记得您离别我们的那天,是一个黄昏,一个正吹拂着微风的黄昏一点点的泪水。当我接到那从乡间传来您已辞世的消息,我并没有哭,因为我再也无力从眼眶内挤出那一点点的泪水。我站在窗台前让那透窗而过的凉风夹着小雨拍打着我的脸庞,是一阵阵的刺痛,刺痛的却不是那一张脸,而是那受不想打击的内心……
送别您,我是多么的不舍,我捧着一盘您喜爱吃的天津红枣,心里有说不出的话,但纵使我说出心里的千言万语,您又会听到吗?我想,上到了山,您终于可以安睡了,去您那无人骚扰的乐土,您是多么的安详,在您安详的脸上挂着的是那慈爱的微笑,但也掩盖不了岁月在您脸上留下的痕迹。
我掬一把黄土轻轻地盖于您的身上,我哭了,一直故作坚强,安慰亲朋的我哭了,但只有无声饮泣,暗暗地从眼角淌下了泪珠,因为您不喜欢爱哭的孩子,我怎能又叫你失望呢!您可以放心的归去吧!永远宁静,您那爱哭泣的外孙女已经学会了坚强歌曲依然在播音,我只希望您可跟我一起欣赏这曲调——《彩云追月》。
老师点评:
文章布局合理,开篇引出文章的描写对象——奶奶,然后叙述“我”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和下葬的情景,文章语言优美,很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奶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很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冒着细雨去给爷爷上坟。
我和爸爸来到坟前,插上带有白纸条的柳枝,又把坟头的草拔光了。这时我和爸爸脚上已沾满了泥。
爸爸拿出带来的纸钱放在坟前小房子里用打火机点着了,在火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爷爷慈祥的脸庞。爷爷对我的关心与疼爱又一次浮现在了眼前.....
小时候父母没在身边,爷爷在家照顾我。我的身体不大好,经常生病,特别是鼻子时常不通,可是我又害怕扎针,爷爷只好用中药给我治病,每次的汤药都是苦的难以下咽,我说什么也不喝。爷爷就在里面加了许多糖,边给我讲故事边趁我不注意时喂下一口,就这样,慢慢地,在爷爷的细心照顾下现在我的鼻子已经没什么毛病了。
爷爷每次上街总是要带上我,背着我上街时他最常用的方式。每次他都给我买鸡腿,幼小的我也想让爷爷吃一点儿,爷爷总说:“佳佳(我的小名),爷爷不好吃鸡腿,爷爷吃肉恶心。你是小孩子家,多吃肉能长高。”可我有几次看到爷爷在厨房把我啃过的鸡腿上剩下的一丁点肉啃得干干净净还把骨头放在嘴里咂了又咂……
爷爷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爱,在爷爷身边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不幸的是——晴天霹雳去年因为生病爷爷去了天堂。
“爷爷,爷爷!”我大声呼唤。“爷爷,你能听到我说话吗?”“爷爷,我想和你说说话!”泪水润湿了我的双眼,雨水淋透了我的衣裳。
我跪下来给爷爷磕了三个响头,还跪在那里不肯离开,爷爷就睡在那里,我要等爷爷醒来。
爸爸拉起了我,此时的我脸上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身上有好多泥土全身已经湿透。爸爸又劝了半天我才恋恋不舍地走了。我在心中默默地说:“爷爷,让柳枝替我伴着你陪你说说话。爷爷,我走了!爷爷,我还会再来看您的!”
老师点评:
文中作者借清明节给爷爷上坟这件事回忆了小时候爷爷对我的关心与疼爱,叙事完整内容充实,表达了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之情。本文行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简洁。如:“爷爷对我的关心与疼爱又一次浮现在了眼前.....”
诗意清明
小时候,我是个十分淘气的小孩,常常缠着年满七旬的曾祖父玩耍。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很开心的,因为可以去扫墓,但扫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扫墓后的宴席上的红包才是我的终极目标,嘻嘻!
往往扫墓是最无聊的 ,但有了曾祖父的陪伴,便不再枯燥无味。有的年份,细雨绵绵,曾祖父必考我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气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到了墓园,他也会考我另一首诗:“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朗朗背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每当此时,曾祖父就会高兴地说:“孙儿真乖,真聪明。”他对着自己的晚辈我的长辈们夸奖我,让我总成了大家伙关注的焦点。曾祖父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我十岁时,曾祖父就患了严重的咳嗽,卧床不起。有一年清明节,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诗。他斜倚床前,眯缝着眼,头往后仰,静静等我开口。房间里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好多个,连平日极少在家的爸爸也来了。我隐隐觉得不妙,但还是有声有色地把诗吟诵了一番。曾祖父满意地点了点头,努力睁开眼睛,把我细细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领了出来。
不久,曾祖父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严重的一次生病。曾祖父最后听我吟诵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诗,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我后来也明白,在曾祖父的眼里,清明既是一个充满哀愁的节日,也是踏青赏游的好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来到曾祖父的墓前,我高声朗诵着这三首古诗,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们正诗意地活着。
老师点评:
三首古诗牵系着曾祖父和我的深深情义,曾祖父在世时,我们总是靠着这三首古诗度过无聊的清明节,也是这三首古诗陪伴曾祖父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而今,我仍用这三首古诗怀念我的曾祖父。
清明节征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背的一首诗,相信大家已经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并且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有扫墓: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就是对祖先的思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除了这些习俗,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文章底蕴丰厚,作者联系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向我们介绍清明节,丰富了文章内容。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
2020清明节话题作文精选5篇大全
上一篇:2020清明节优美作文5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