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2300名学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凌晨4点出发!宁夏固原2300名学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凌晨4点出发!宁夏固原2300名学生徒步百里祭英烈。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两所学校共2300名学生,从固原出发,徒步百里,祭奠缅怀革命先烈,然而这一坚持就是28年!
宁夏固原2300余名师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清明节将至,4月1日凌晨5时刚过,气温刚升过0摄氏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800多名高一学生和弘文中学1400多名七、八年级学生,共2300余名师生共同开展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
他们从固原市区出发,步行往返108里路前往彭阳县古城镇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项活动始于1995年,每年清明节,当地学校就会组织师生重温历史、缅怀烈士。这是弘文中学师生第27次徒步百里祭英烈。
这是一场氛围感满满的活动。趁着夜色,学生们整装出发,弘文中学门外道路两侧,聚集着大量学生家长及群众,他们高喊“加油”“自强不息”……许多头戴白色、淡蓝色帽子的回族群众,送孩子踏上百里徒步路,去纪念革命烈士。有家长拉起印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横幅,还有家长身上披着印有“老师您辛苦了”字样的绶带。武警官兵在沿途为他们擂鼓鼓劲。
这是一支庞大壮观又团结友爱的队伍。在公安交警、蓝天救援队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孩子们列队向任山河烈士陵园出发。一路上,他们高举国旗、团期、队旗、班旗,高唱《歌唱祖国》等红歌,紧跟队伍、秩序井然。途经山区时,风力渐强、扬尘较多。他们手拉手翻山越岭、肩并肩听哨前行,没有一个人掉队放弃。遇到小山坡,看到女同学爬坡吃力,男同学就用登山杖或木棍拉她们上坡。走到下坡路段时,大个子同学走在前,小个子同学走在后、用手抓着前面同学的书包稳步行进。有女学生腿疼停了下来,老师就在路边帮她捏捏小腿肚、放松紧张的肌肉。学生们在途中休整时,有家长志愿者坚持迎风高举红旗。
“我感觉这个活动真的棒,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作长征”“我们体会到了红军长征不畏艰辛”“红军(跨过)万水千山不怕远征难”……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们如是说。
脚下的路一步步向烈士陵园靠近。持续有家长、教师拉着写有“感长征之艰苦,担时代之大任”“烈士精神传万代,英雄家谱续千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峰”“一路征程、一次历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团结友爱,永不言败”“挺住,爸妈与你们同在”的横幅,为孩子们加油。
任山河战斗是解放宁夏的第一仗,也是解放宁夏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牺牲最多的一仗。
任山河烈士陵园是宁夏规模最大的陵园,园内共安葬烈士391名(有名烈士235、无名烈士156名),其中任山河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64军364名指战员,红一方面军长征途径彭阳牺牲的4名红军战士,中共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剿匪牺牲的革命战士、敌后武工队员,因公殉职的革命干部等21名,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战士1名。
“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天上午10时许到达陵园后,学生们胸前佩戴白花,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脱帽敬少先队队礼、默哀,礼敬献花篮,并发出铮铮誓言。他们认真擦拭每块烈士墓碑,并献上写有“哀念”的白花。
当晚20时许,历经近16小时,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全体人员顺利返回学校,空中绽放的烟花为他们庆祝。弘文中学校门电子屏上持续滚动着“第27次红色之旅思政实践课顺利完成!”字样。
“不坚持,就不知道自己多优秀”“孩子要常走英雄路,才能忆苦思甜”“走的是磨炼,拜的是英雄,传的是精神”……夹道迎接的家长群众为这些孩子点赞。
为上好这堂行走中的思政课,弘文中学师生近1个月来注意在早操、体育课时段进行负重跑步等体能训练。出发前一周的3月21日,学校团委还举办专题讲座,向师生介绍任山河烈士陵园的由来,任山河战役的背景、战斗经过、重大意义,瞻仰烈士陵园、坚持祭扫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该校体育教师李军贤在行进途中说:“尽管走完54公里的路程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挑战,但是,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坚持走完全程。”
固原市第二中学相关负责人说:“这54公里路,是感念先烈创造幸福生活的路,是感悟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路。青年学子必须走好新的长征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顽强拼搏。”
这一活动的首倡者是固原市第二中学原校长韩宏是,也是弘文中学的创办者。1993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于是思考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开始带学生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
在这27次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中,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的许多家长、教师都曾以学生身份,走过这条108里的“长征路”。因为参加这项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他们都会和孩子们进行关于红色历史的学习讨论。
团固原市委副书记段文君表示,在宁夏这片红色热土,通过这些活动,革命基因薪火相传、思想根基筑得更牢。山区的孩子不忘先烈,正在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清明节的时间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日。
文明祭祀宣传内容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这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弘扬安全、文明、节俭的现代殡葬新风,确保清明节期间祭扫健康、文明、绿色、有序进行,我们向居民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俭祭祀。摒弃扫墓祭祖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陈规陋习,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拜祭活动,提倡为故人献上一束鲜花、朗读一篇祭文、召开一次家庭追思会等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祀方式。
二、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崇尚尊老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做到丧事从俭、文明祭奠,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保护生态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要文明祭扫、安全祭祀,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切实保护森林资产安全,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四、鼓励错峰祭奠,避免交通拥堵。清明节期间,祭祀的人员和车辆集中,请及早安排,避开高峰日,错开时段;要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管理指挥,严防交通事故发生,尽量乘坐公交车辆出行,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五、树立文明新风,维护良好城市形象。要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不在社区、道路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
六、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带头文明节俭办丧,带头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丧事活动的约束,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对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要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
居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导新风,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构建和谐南京作出应有的贡献!
清明扫墓的传说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魏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
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清明节有关的习俗是哪些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此时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此时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此时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此时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