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清明节的习俗,虽然清明节我们已经是相当的熟悉了,但是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很多朋友都是不清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
扫墓祭祖
寒食、清明扫墓的民俗在唐代时已经相传成俗,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寒食民俗的上坟祭扫列入礼典,允许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员行一样的上墓拜扫礼,以展子孙孝思。[1] 上墓奠祭准备祖先生前爱吃的食物,祭拜后哀泣辞别,可在看不到祖先坟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馀馔,不可作乐,表示孝子之情。从唐以来,每年到了这时,全家上坟扫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踏青
踏青,又称踏春、游春、寻春,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清明时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郊游散步的好时机,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或到山间采摘花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极有益于身心健康。宋代诗人吴惟信有诗赞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和踏青相关,清明还出现了戴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百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
插柳戴柳
柳树生命力强盛,古人说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齐民要术》)。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传说追溯到春秋时代晋文公纪念忠臣介子推。宋代时民间上坟扫墓之后,往往折下坟墓边的柳枝插在坟上,也把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以辟邪。陆游说的「人家插柳记清明」就是这般表现(《春日》)。
举新火 柳之火
寒食禁烟灭火,不举炊只吃冷食,一到「清明节日颁新火」(唐代和凝《宫词百首其二十六》),清明节是皇宫中钻木取新火、颁新火的日子。春天取榆柳柴作新火,称为「柳之火」。
斗鸡、斗卵
寒食、清明斗鸡、斗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察微》记载,「鲁季氏与郈氏斗鸡」。北朝至隋代的《玉烛宝典》记载,「寒食此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春秋(时代)季郈鸡斗延及鲁邦」。
斗鸡是唐代时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斗鸡的诗篇。孟浩然诗写临寒食情景「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李少府与杨九再来》)。「斗鸡道」显露了斗鸡风尚的普遍,当时民间设有斗鸡场,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
除了斗鸡,人们也斗卵(斗鸡蛋)。斗鸡卵怎麽玩?南北朝风土志《荆楚岁时记》记录,斗鸡卵指画鸡蛋或者凋镂鸡蛋相互比赛,也用来馈赠远方的亲朋。古代的富豪之家,不仅在鸡蛋上染出蓝茜杂色,还再加以凋镂。白居易诗描写斗鸡卵的巧美:「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六》)为什麽要凋卵?用意在于「发积藏、散万物」,含有激励人从春天出发,激发一年新元气的意思。
品骑火茶
清明前后,细雨霏霏,清明之气润茶叶,孕育了好茶。清明节采的茶有个专有名称叫「骑火茶」;火指举新火日也就是清明节。唐末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了「骑火茶」与清明节的关联:「龙安有骑火茶,最上,不在火前,不在火后故也。清明改火,故曰骑火。」
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杭州名茶区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作了《观采茶作歌》,诗中就赞赏骑火茶不老、不嫩,品质最好,「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清明之气化育天地万物,清明节的茶得其精华;采骑火茶年中仅得一天,饮骑火茶也是清明节一珍。
清明节的气候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交“清明”节气。“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如茵,画出清明三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正是对“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从气候层面上看,进入此时节,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雁北飞,玉兰花、迎春花等相继含苞吐蕊,接着紫荆、樱花、桃花、杏花,梨花等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辛勤的农人则忙着播种希望,珍视着这“一年之计”。“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这些农事谚语,正是农人对清明节气极为重视的佐证。
在南方,“梨花风起正清明”,此时已是桃红、柳绿、梨白、菜黄,多种植物已进入展花期,为提高坐果率,进行必要的人工辅助授粉很有必要。而黄淮以南地区的小麦也已进人拔节期,抓紧搞好小麦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取得丰产的关键。对于早、中稻要抓紧抢晴播种。与此同时,茶树新芽抽长正旺,是采摘中上品的绝好时机。倘若有幸涉足茶乡,还会目睹茶哥茶妹们对歌的“采春”景象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也绝非艺术想象,是诗人对江南此时气候特色的准确描绘。时阴时晴的充沛雨水,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之需。所以俗语云“雨清明,好年景”。但是,事物总是物极必反的,过多的降水也会诱发湿害而危害庄稼,需加以提防。
在北方,正是多种春播作物的适播期,如春小麦、玉米、高粱等。此时节,天气回暖较快,土壤解冻,化土层可达5-10厘米深,正是顶凌种麦的大好时机。
清明节饮食常识
注意不要“病从口入”
清明节的时候天气可能会有些变化,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注意感冒,避免病从口入。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忌食“发物”
清明节是很多疾病发生的时节,这个时候就需要患者们在饮食的时候注意发物,因此节气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
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清明节适合的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养生重在养肝
春季养肝是重点,所以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养肝上面,积极做好养肝护肝的工作,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
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节时的饮食还是应该以清淡温补为主,不要吃太多重口味的食物,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
清明时节的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清明前后多喝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若菊花与桑椹(可养血柔肝、益肾润肺)同泡茶喝,可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所以饮用菊花茶要适量。
清明节可以喝酒
早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就有相应的饮酒活动,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里,一般举行家宴时,都要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也记载了唐朝时,宫中于清明节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一般认为古人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正如前文所言,清明节之所以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就是与寒食节有关。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有人说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说在清明前两日。可能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
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节时,家家要禁烟火,只能吃预先做好的冷熟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功成隐退、抱树焚身的晋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从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时间,而一连三天只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既然寒食节禁火却不禁酒,喝酒暖身之举就流传开来。
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而唐代也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寒食饮酒诗,赵嘏写“相劝一杯寒食酒”,张祎写“野寺一倾寒食酒”……,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
而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习俗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扫墓、踏青、郊游这些活动,至今仍被人们重视。而且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对先祖的缅怀和祭奠,还是对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饮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2022年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相关文章:
2022年清明节一般有什么风俗
上一篇:2022年清明节特色食物有哪些
下一篇:2022年清明节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