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暑>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民间传说

时间: 宇杏0 分享

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其反映暑热程度,暑即炎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食俗及民间传说,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小暑节气的食俗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1、食新(食辛)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2、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另外,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3、绿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疗价值。

健康提示:虽说绿豆芽的食用价值高,但食用起来也颇有讲究。绿豆皮不要随便去掉,要知道,这层不起眼的绿豆皮具有比绿豆还要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另外,绿豆芽性偏寒凉,吃多了容易损伤胃气,因此,慢性肠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不过烹调时配上一点姜丝或椒丝,或是搭配些偏温的香菜、韭黄,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了。

4、莲藕

不少朋友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会流鼻血,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只是叮嘱道:多吃点莲藕就可以了。果真没过多久,问题自然消失了。其实,这里边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空气干燥、补水又不足的时候,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解决流鼻血这种麻烦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5、黄瓜+煮鸡蛋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6、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7、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8、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的民间传说

在六月的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和大暑的区别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小暑还未达最热,是炎热天气的开始。

大暑: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是最热时节,是炎热天气的高峰。

处暑: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标志着夏季的终止。

小暑: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天贶(音同“况”)节。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处暑: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人们会放河灯。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2019小暑节气的民间习俗大全

2021小暑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小暑节气的含义及习俗

小暑传统习俗

2021小暑节气的习俗与禁忌

小暑节气的饮食习俗吃什么

小暑传统习俗有哪些

2020小暑节气的风俗

2019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民间风水习俗和养生禁忌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民间传说

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其反映暑热程度,暑即炎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食俗及民间传说,希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小暑的气候特点及养生原则
    小暑的气候特点及养生原则

    小暑是入伏的头一天,小暑之后就是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炎热的气候使人体出汗增多,消耗大,因此进入小暑后要注意养护身体

  • 2021年小暑节气的特征
    2021年小暑节气的特征

    小暑节气的特征有哪些?其实我们以二十四节所来分辨的话,不难辨出时下的气候特征!首先,“暑”就说明的了天热的炎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

  • 2021年小暑节气的传说故事
    2021年小暑节气的传说故事

    小暑是一年之中盛夏的开始,这一天来临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关于小暑,小暑时间中的六月六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有着它自己的传说,下面是小

  • 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2021
    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2021

    众所周知,古代的劳动者们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农耕,以求达到每一年的丰收,而小暑也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110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