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
小暑将要来临,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暑日炎炎,头昏目眩。心神不安,吃不下饭。食少神倦,容易中暑。促进食欲,多喝茶汤。粥当主食,适量脂肪。多吃瓜果,生津神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小暑节气的食俗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1、食新(食辛)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2、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另外,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3、绿豆芽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疗价值。
健康提示:虽说绿豆芽的食用价值高,但食用起来也颇有讲究。绿豆皮不要随便去掉,要知道,这层不起眼的绿豆皮具有比绿豆还要强的清热解毒功效。另外,绿豆芽性偏寒凉,吃多了容易损伤胃气,因此,慢性肠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不过烹调时配上一点姜丝或椒丝,或是搭配些偏温的香菜、韭黄,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了。
4、莲藕
不少朋友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会流鼻血,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只是叮嘱道:多吃点莲藕就可以了。果真没过多久,问题自然消失了。其实,这里边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空气干燥、补水又不足的时候,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解决流鼻血这种麻烦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5、黄瓜+煮鸡蛋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6、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7、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8、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节气的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养生保健食疗
小暑养生食疗1、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小暑养生食疗2、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此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疗疮疡诸疾。
小暑养生食疗3、盐萝卜汤
配料:胡萝卜250克,盐3克。
做法:在胡萝卜中加盐,并煮烂、去渣取汁,一天分3次服完,连服两天。
按注:一方单用胡萝卜加水煎汤也可。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疳积。
小暑养生食疗4、大枣高粱粉
配抖:红高梁5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大枣去核炒焦,高梁炒黄,共研细末,2岁小孩每次服10克,3-5岁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小暑养生食疗5、粟米山药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药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细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适量调味服食。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小暑养生食疗6、莲子百合煨猪肉
配料:莲子50克,百合50克,猪肉200克。
做法:将猪肉切成小块,把莲子、百合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调料,用旺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炖1小时即成,食莲子、百合、猪肉、喝汤。
此方清心利肺,对心力衰竭有疗效。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相关文章:
小暑节气的食俗及习俗
上一篇:小暑节气的禁忌及民间传说
下一篇:小暑节气的简介及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