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五一法定节假日各加1天
最新消息!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节假日安排进行重大调整,全体公民的放假假日将增加2天,其中春节和劳动节各增加1天。
春节、五一法定节假日各加1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
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日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至3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如果适逢周六、周日,不补假。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
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春节、五一法定节假日各加1天此次修改有哪些关键点?
这次修改,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假期总量增加。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放假总天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除夕纳入放假。近些年,除夕主要靠调休或者灵活休假进行保障。除夕是全体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传统节日,此次将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通过制度化方式保障群众更好团圆过年,更好享受传统节日。
春节假期延长。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调休8天。在除夕逢周五时,与周末顺连还可实现放假9天,例如2027年。春节时间延长且更加固定,大家能更好地安排探亲休假。
五一调休减少。“五一”季节较好、适宜出游,假期增加到2天、加上2天周末,只需要调休1天即可形成5天假期。
明确调休原则。多年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调休原则。此次将调休原则进行明确和公布,可以进一步稳定各方面预期,群众可以对照原则自行规划安排未来假期。
春节、五一法定节假日各加1天此次修改的总体考虑是怎样的?
优化节假日安排,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全社会劳动效率、群众休息休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直接关系每个人的休息和每个单位的运行,不同群众、不同方面的诉求不尽相同,需要统筹考虑,求得全社会“最大公约数”。这次修改,主要有以下考虑:
总体稳定。多年来,我国形成了长短假期搭配、传统节日放假兼顾考虑的假期安排格局,宜渐进式优化节假日放假安排,保持经济社会有序运转。
适度增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优化节假日安排首先要考虑满足群众休息休闲需要,还可以通过休闲时间的增加“充电”“加油”,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并扩大消费、推动服务业发展。
优化结构。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长假和中长假,是群众探亲出游的高峰,要在增加的假期中优先充实和保障,并统筹考虑其他短假期,尽可能给群众更多的出行和休假选择。
顺应民意。广泛收集、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努力让放假安排更好回应社会各方面诉求和呼声。
法定节假日加班能以调休代替支付加班费吗?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该条第(三)项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官释法】
经比对《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三)项规定的具体表述可见,针对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可通过安排补休的方式免付加班费,仅在无法安排补休的情况下应依法支付休息日加班费。但对于法定节假日而言,法律法规并未赋予用人单位通过安排补休的方式免付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权利,因此,若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则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加班费。
节假日安全出行注意事项
1. 行前准备
在出行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确认出发时间、地点以及归来时间,然后根据行程安排做好行李的准备。在做行李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天气变化和行程的需要,避免携带过多的无用物品。此外,还需要为自己准备好一份详细的出行计划,清楚地标注出行的各个环节、交通出行方式、住宿情况以及紧急联系方式等。
2. 保持安全意识
在出行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首先,在公共场所行走时要注意自己的物品,避免被偷盗。其次,在旅途中应该时刻关注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遇到可疑人员或事情要及时报警或向有关部门求助。此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不要食用过期食品或不洁食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3. 根据需求选择交通工具
在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是短途出行且时间充足,可以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如果是中短途出行,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对于较长途的出行,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但要注意车票的购买和行程的安排,确保旅途的顺利。
4. 留足时间
在行程安排上,要留足充足的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导致行程中的遗憾。例如,如果是参观景点,要提前了解开放时间和人流情况,避免在排长队等待中浪费时间。如果是参加活动,要提前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避免误期而错过。
5. 遵守旅游礼仪
在旅游中,遵守旅游礼仪尤为重要。首先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人文历史遗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争议。其次,在公共场所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随意扔垃圾或破坏环境。最后,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感受,不要进行嘈杂或过于夸张的行为,避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6. 注意身体健康
在旅行中,身体健康尤为重要。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和行程安排,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量进食或不洁食品引起的身体不适。另外,要充足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或向当地旅游服务机构求助。
7. 不要随意独自出行
在旅行中不要随意独自行走,尤其是女性,如果单独出行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则,比如不要在夜晚单独出门,不要搭乘陌生人的车辆等。如果需要独自行走,最好是事先告知他人,并做好防身准备。
8. 备好应急药品和紧急联系方式
出行过程中,应该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需要知道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和紧急联系方式,以备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及时联系家人或有关部门。此外,为了方便联系,可以在旅途中购买当地的电话卡或者是通讯设备,以方便进行通讯和联络。
在出行过程中,要保持警觉和理智,不要盲目跟从,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旅途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享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旅途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