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霜降>

霜降节气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时间: 文琼0 分享

我们中国属于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比如过节日,过二十四节气,都有特定的习俗,那么霜降节气的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霜降节气的民间风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霜降节气的民间风俗

1、霜降吃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吃鸭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3、吃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4、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5、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6、农事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这是霜降农事谚语里的一段,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霜降这一天也有农事的习俗。

霜降的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

结霜的植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如何养生

饮食养生

霜降时节,秋燥渐重,此时易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等秋燥症状,可多食些润燥养肺的食物,例如时令水果梨和苹果,味道清甜,可生津润肺;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莲藕等,其他如蜂蜜、银耳、百合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秋季是补养脾胃的好时节,鸭肉、兔肉、牛肉都是很适合补养脾温的食物,鸭肉味甘,性平微凉,可滋五脏之阴、养胃生津。牛肉味甘,归脾胃经,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可补脾胃,益气血。兔肉健脾补中,且与其他肉食相比较,兔肉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高,但是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能量低,长期食用不引起发胖,但需注意食用时少放辣椒、花椒、姜等辛热的调味品,最好不要用烧烤的方法食用,以免加重秋燥。

日常起居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昼夜温差大。因此早晚出门要注意适当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爱美的女性朋友们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裸露脚踝的鞋子或者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可在睡前用热水洗脚,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热水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还能缓解一天的疲劳。

晚秋时节,入夜后天气寒凉,因此入睡前一定要检查室内的窗户是否关好,不要像初秋时一样开窗而眠。中医认为“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若因窗子没有关好而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常常会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症,若风邪侵入面部神经,还可能出现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情志调护

肺为秋季主脏,中医认为肺属金,而金克木,因此旺盛的肺气容易对属木的肝气造成影响,使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低落。特别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更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

古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霜降节气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的叶子逐渐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美丽非常,此时不妨约三五好友,登高赏叶,这样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开阔视野,使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释放,还可以扩大社交面,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同时还可多尝试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既能锻炼身体,还可舒缓情绪。

防病提醒

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大,气候寒凉,女性朋友们此时要注意下腹部和腿部的保暖,因为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主凝滞,易使气血阻滞不通,因此穿着过于单薄,特别是在经期时不注意适当的保暖,易使寒邪由外及里入侵,伤于子宫和关节,日久可引发痛经、经行身痛等病症,中医科开展的穴位敷贴、针灸等项目对于痛经、经行身痛有良好的疗效,且简便快捷,特别适合受疼痛困扰但又忙于工作的您。

159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