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夏习俗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立夏习俗有哪些(大全)
立夏有吃软菜的民间习俗,吃软菜: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夏习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立夏习俗有哪些
无锡—尝三鲜: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就是地上长的蚕豆、览菜、黄瓜(也有的说是览菜、元麦、蚕豆,还有说是览菜、蚕豆、蒜苗)。
树三鲜:就是树上结的樱桃、批把、杏子(也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还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
水三鲜:就是河里游的海蛳、河豚、鲥鱼(也有说是鲥鱼、鲳鱼、黄鱼,还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还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时候有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长沙吃“立夏羹”
昔日长沙的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如若不然,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思是说池塘的水干涸了)”。长沙人在立夏这一天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取名叫做“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
闽南吃“虾面”
在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人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的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这个习俗发展到后来,红糟也就被海虾所代替了,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以后变成红色,与红糟的颜色相同,以此表示对夏季的祝愿。
赣东北吃“立夏”
“立夏”这一天,在赣东北有吃“立夏”的习惯,就像我们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都是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的。
“立夏”的制作很简单
1、“干”。先将大米煮得半熟后捣烂,接着取一部分揉搓压成块,再把压好的块切成片,最后用油煎炸,谓“干”。
2、“汤”。将剩下的部分搓成像汤圆一样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蚕豆、小南瓜、马铃薯等多种春季蔬菜一起汤煮,谓“汤”。
“干”用手抓着吃,喷香可口;“汤”则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着吃,以表示丰盛,味道也非常美。
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喜庆春收。在这个时节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进“立夏”中,“立夏”中的品种越多就表示越喜庆。“闲了一冬,忙了一春”,以前旧时得不到温饱的农民,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饱食一顿“立夏”,那就是最大的满足。
杭州吃乌米饭和立夏饭
乌米饭是用乌饭叶子(又叫精青叶)挤汁,糯米在该汁中浸泡以后蒸成饭。据说,在立夏时吃了乌米饭,不会中暑,能祛风败毒,蚊子也不敢叮咬。杭州人还有立夏食“野夏饭”的习俗。这一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到邻里各家乞讨米、肉,然后到地上去摘蚕豆、挖竹笋,最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这就被称为吃“野夏饭”,或者是“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把自己当做乞丐,以为这样可以厌胜而避灾祸。吃完立夏饭之后,大人会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称体重,看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立夏有哪些习俗
迎夏
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记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秤人
立夏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斗蛋
斗蛋是江苏南通立夏的习俗,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立夏节气习性
1、吃蛋
在立夏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吃蛋的习俗,无论是鸡蛋还是鸭蛋,或者是鹅蛋。特别是对于小孩子而言,在立夏这一天,胸前会挂上一个煮熟的蛋,意味着在这个夏天,身体都会棒棒的,不会被疾病所困扰。
2、秤人
我国很多农村,在立夏这天,都喜欢在村口或者人口密集的地方,摆上一杆秤,用来秤人用。每个人挨个挨个坐在秤上秤一秤,而帮忙秤的那个人需要能说会道,针对每个人秤出来的重量要多说吉利话,讨个好彩头。
3、吃面食
因为立夏的这个时节,刚好是小麦上场的时候,所以在立夏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面食的习俗。很多人家会将小麦制成面粉,而用面粉做成夏饼、春卷、面饼等美食加以食用,这种风俗在我国北方尤为常见。
4、吃立夏饭
立夏饭可和我们平日里吃的大米饭不一样,立夏饭是人们变着花样做出来的一种米饭,它里面加入了许多的食材,有黄豆、青豆、绿豆、糯米,或者是自家人喜爱的一些其他食材,做出来的立夏饭颜色各异,味道各异。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特点介绍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事活动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这时气温刚好适宜,但阴晴不定,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快速高效地进行采集。
立夏节气传说
关于立夏的传说一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关于立夏的传说二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立夏传说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