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夏 >

立夏节气如何养生

时间: 倩愉0 分享

在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活动,“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节气如何养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节气如何养生

立夏节气如何养生

1、立夏节气要重视午休

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立夏之后,不妨来个午休。

午饭后,人的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

通过午睡来进行调节,补偿夜间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更有利于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学习。

2、立夏节气的运动排毒方法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立夏以后气温渐升,易出汗,许多人因怕热怕出汗,整天躲在空调房间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事实上,适当的出汗可以降低体温,也可以排毒。

3、立夏节气的饮食保健方法

立夏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减苦”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4、立夏节气要注意穿衣

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无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内衣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时要及时消汗,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另外,贴身内衣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贴身内衣要勤洗、勤换,还要在阳光下晾晒。

立夏风俗

1、迎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称体重

早在三国时就有立夏称体重的说法,传说刘备死后,赵子龙将其儿子阿斗送往江东,交由孙夫人抚养。而这天刚好是立夏,赵云怕孙夫人养护不周,特意对阿斗称了体重,并约定来年再称上一次,看体重增加与否。

而后,这一习俗被保留下来,古人认为,称了体重后,夏季就不会食欲不振,也不会有疾病缠身和身体消瘦。

因而,立夏时,村里就会挂上一杆木秤,村里人轮流称体重,司称人一边称一边说着吉利地话,如老人就说“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说“员外家找上门”,孩子就称“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等。

有些地方的人们在称完体重后会把数字记录在家中的墙壁上,等到夏天结束后再去称一次体重,将两次的体重对比看看苦夏是否有掉太多重量,掉的重量就要争取在秋天通过“贴秋膘”给补回来。

3、吃立夏蛋

立夏开始,暑湿之气就开始扬升,此时人们也会感觉身体异常疲倦,四肢乏力、精神不佳。古时,人们为了避免疰夏带来的一系列困扰,因而有了“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

立夏前,家家都会提前煮上立夏蛋,可以用上胡桃壳、茶叶、八角等进行蒸煮,其实也就是茶叶蛋。而在选择鸡蛋时,往往是越圆越好,如此就显得生活圆满,一年都能有好收成。而家里有孩子的,吃个立夏蛋,也能祈祷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想要立夏蛋颜色好看,也可放上红茶,可很好的增香增味,加上热水煮开,煮沸后焖上10分钟,再泡上3小时,如此就可进行食用。

当然,民间也有“斗蛋”的讲究,在立夏节气这天,孩子们会将煮熟的鸡蛋挂在脖子上,三五成群玩上斗蛋游戏,也就是鸡蛋相碰撞,没破的为胜者,输了的人要吃掉鸡蛋。

而为了避免嗜睡、精神不振等疰夏症状,长辈也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或用五色线系在孩子手腕处,其实这也是人们祈福消灾的祝愿。

4、吃立夏饭

古时,孩子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向邻家讨要一碗米,然后再配上蚕豆、蒜苗、香菇、咸肉、竹笋等,将米和食材放在大锅里烧煮,这就是“立夏饭”。后来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当然,各地的立夏饭食材多有不同,但基本都是5种食材5种色彩,其营养丰富,吃起来美味可口。煮完立夏饭后,孩子们会分给送米的邻家,每家一小碗,其乐融融。

民间认为,立夏饭和五行相对应,可让人体自然平衡,可很好的养生。当然,它也有五谷丰登的期待。

5、吃乌米饭

江浙、两湖、赣皖一带有吃乌米饭的习俗,直至今日依旧有该传统。乌米饭是以糯米为原料,再配上南烛叶的汁液,按照比例和糯米放在一起浸泡6小时。

等待糯米全部染成乌黑色时,就可进行蒸煮20分钟左右。乌米饭看上去油亮清香,让人看了后大有食欲。民间认为,立夏吃了乌米饭后,就能远离虫蚊叮咬,其身体也会健康。

6、忌坐门槛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夏时雨水增多,湿气加重,木头会吸收湿气,进而如果人们坐在门槛上,湿气会趁机侵入体内,对人体带来困扰,夏季容易疲倦多病,因而有忌坐门槛的说法。

此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

立夏节气的寓意象征

寓意一:

立夏最大的节气寓意就是夏季的来临,因为立夏本来就是夏季开始的意思。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寓意二:

立夏是一个节气和节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也有着自己的节气寓意,此时一般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多。

寓意三:

根据古籍的记载,立夏节气,一般都是孟夏之初的景象。《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立夏,首先可听到蛙声,接着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生长。

立夏节气的特点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183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