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的起源一览
立夏节气的起源一览最新
立夏的含义是告别春天,夏天即将开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其时间主要为每年公历的5月5-7日交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夏节气的起源,欢迎阅读!
立夏节气的起源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斗柄指向确定。当北斗斗柄指向东南,为立夏。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当太阳黄经达45°时为立夏节点。“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典籍记载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遵生八笺》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与夏至习俗上的区别
在中国的江南,立夏是个好季节。初夏时节,风和日丽,一片祥和,各种时令瓜果蔬菜都上巿了,人不仅仅感觉生机而且有了实际的结果。
立夏时节,南京人按当地习俗,人们都会吃蛋,用饥菜花煮鸡蛋、鸭蛋或鹅蛋,清香可口,说是立夏吃蛋,夏季就不会生痱子。于是姑娘们会编织蛋套,将煮熟的鸡蛋放在里面送给自己心爱的小伙,也有送给哥哥,如果没有兄弟、没有男友,编织只做为女红、做为一种修养在闺中好友中交流。也有制作香袋的,放置些香料,主要是夏日天气闷热,挂着香袋闻着好些,不过多半小孩才带,长大难免太胭脂气,就放在家中。
据传,立夏,还是个恋爱的季节,江南赶考,纠结;考完之后,少男少女难免的离别,纠结;尤其是少女思春尤重于男,男孩学着长大,要行万里路,女孩开始纠结如何让男孩表白或径直追逐心仪的男孩,这是个甜蜜而酸涩的时节,只要你还保有那份纯净、钝情就能体会和感受。
家庭夏季的防护也不能松懈,关怀老人,关怀孩子,关怀每一位家庭成员。许多年轻人喜欢在夏季吃龙虾、喝啤酒、吹空调,这些都要把握好,确保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