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是秋天了吗
立秋以后是秋天了吗(秋天是从立秋后算起吗)
今天(8月8日)开始,我国进入立秋节气,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将尽,秋将至。不过,对我国大部而言,立秋暑未消,尤其南方仍是夏暑正盛时。那么,立秋以后是秋天了吗?
立秋以后是秋天了吗?
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进入秋天的时间差别较大,此时仅有西北、东北一些地方完成了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地区还处在炎炎夏日中。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
立秋是“四时八节”之一,“立”有开端之意。立秋之后,始入秋季。
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中“秋”之含义更加明确:“秋,禾谷熟也。”立秋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来到秋野之上眺望,玉米扬花、大豆成荚、棉花结铃,农人们翘首盼望入秋过后雨水充沛,农事兴旺。俗语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望着密密匝匝的作物抽穗生长,农人内心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又是一个金黄的时节,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天。
到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最明显的变化是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而立秋作为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物候
凉风已至 万物成熟
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此时节,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凉风至”。宋代诗人刘翰在《立秋》一诗中写道“一枕新凉一扇风”,表达出夏秋之交天气转凉的细微变化,并细腻地具象化了立秋时候的朦胧秋意。
随着暑热的下沉和收敛,自然万物从繁茂趋向成熟,立秋时节,早稻等作物开始成熟收获,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抢收抢晒的大忙时期。
立秋时节的习俗
1、立秋节
在立秋节气每年都有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历史较为悠久,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的活动。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祭祖的风俗。
2、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3、食秋桃
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贴秋膘
因为多数人过夏天体重要减少一点。以往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要“补”。等立秋到秋风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来多储存脂肪抵御冬天的寒冷。
立秋和入秋的区别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但此“秋”非彼“秋”,实际上真正的秋天还没有到来,真正秋天到来是在“入秋”。
入秋,在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而且平均气温选取的是一天中2点、8点、14点、20点四个时点的气温,综合平均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