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秋 >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

时间: 黄浩0 分享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立秋之后天气会凉爽许多,初秋还不是特别凉快,蕴含着夏天的燥热,虽已是初秋,却还是夏天的尾,秋天的头。百姓为迎接立秋这一天,有许多庆祝风俗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供大家参考。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1、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咬秋”

立秋吃东西可以统称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咬秋”。“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

2、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要补了,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选吃肉。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用文火炖。

3、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沐浴

立秋这天沐浴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清朝,民间还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的话就叫“苦夏”。

立秋吃什么蔬菜会比较好呢

1、秋天的茄子

秋天最新鲜的蔬菜,首先就是茄子了。中医里面讲,茄子味甘性寒,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立秋一般是在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几年立秋也是在二伏天快结束的时候,所以立秋的时候即便气温有所下降,也会有暑气,这个时候人是最容易出现各种热症的。所以立秋的时候吃些茄子可以帮助清热利尿。

2、秋天的南瓜

南瓜本身的种类比较多,从外观形状就可以看出南瓜的种类比较多。南瓜一般都是比较甜的,南瓜在中医里面也是性平味甘的,一般有补脾益气的作用。立秋季节虽然天气会延续夏季的炎热,但是也会慢慢转凉,一般都是夜间比价凉快,所以立秋之后要吃一些略带温性的瓜果,可以帮助养脾胃。

3、秋天的豇豆

秋天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豆类蔬菜,就是豇豆,很多地方也叫做豆角。中医里面讲,豇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上面已经说到了,立秋之后暑气未散,但是昼夜温差会开始变大,特别是夜间温度会降低很多,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脾胃不和之症。这个时候,吃一些豇豆是很有好处的。

立秋进补吃什么

1、应季水果,最为滋润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几乎都具备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的功效。对经历了酷热夏季夏季后缺少维生素的人体来说,体内已经聚集了大量毒素,而且内热重、不易排出,这些水果都会起到很好的补充维生素、排毒养颜的效果。

2、干果不干,进补佳选

像大枣、黑芝麻、白芝麻,很多干果都是秋季进补佳品,别看它们貌不惊人,其营养成分却毫不逊色。“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还真不只是一句喜剧小品的台词,它几乎是秋季进补行动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3、立秋进补,众所“粥”知

如今,不只是中老年人,年轻的时尚人士也很爱喝粥。喜欢喝粥,其实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与节奏。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一份温情。粥不仅能温暖人心,更是秋季进补、去燥的佳品,中医学认为,燥为秋之主气。各类干果、谷物煮的粥,不仅营养丰富,也非常易消化吸收,实在是易得的进补佳品。

176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