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立冬>

2022立冬习俗吃什么食物

时间: 广辉4575 分享

在每个节气盘点美食,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过节的习俗活动那么多,我们最爱的还是关于节气的饮食习俗,自古以来传下那么多节气美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立冬习俗吃什么食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立冬习俗吃什么食物

大部分地区:必吃饺子

在北方,凡是重要的节日都要吃饺子,而立冬是古代民间的“四时八节”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节气,更要以食物庆祝,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立冬讲究吃饺子,其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软枣的风俗,在天津河东“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吃倭瓜馅的饺子。

北京:涮羊肉

至于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锅。除此之外立冬进补养身,还可以吃些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好的食物。

闽中:熬草根汤

立冬,闽中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漳州:吃交冬糍

立冬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

南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潮汕:吃甘蔗

广东的潮汕地区,甘蔗是“补冬”的食物,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台湾:羊肉炉、姜母鸭

在台湾,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立冬节气养生常识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立冬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早上须天亮以后再起床。晚上最好在十点之前就上床睡觉。有些经常晚睡的人,长时间熬夜伤阴,会导致心火旺而肾水不足。

立冬穿衣要适当保暖。其中足部和背部的保暖最为重要。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部是诸经络起止之处,所以要注意保暖,多走动以促进足部的气血运行,并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背部乃脏腑俞穴所在之处,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极易从背后侵入人体,损伤脏腑。另外,头部虽为“诸阳之会”,但老年人或阳气虚的人最好戴顶合适的帽子保暖。

饮食养生

冬天的饮食原则是省咸增苦。《千金?食治》:“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冬天增食苦味食物,因为苦能坚,能固肾以防外泄,又能泄心火。另《饮膳正要》:“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种子类和果实是冬季的“应时佳品”,如“核桃、板栗、芝麻、黑豆、山药、红薯、腰果”等。此时还要少食姜、蒜、鸡肉、韭菜等温热之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冬季养生小食谱。

【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粳米。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荞麦面】

原料:荞麦面、黄瓜、胡萝卜。功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情志养生

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所以情绪上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陶冶情操,如健身跳舞、绘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运动养生

冬天天寒地冻,阳气内藏。为了顺应冬气,我们不要扰动阳气,“闭藏”二字,乃冬天的养生的根本原则。大家要采取匀平和缓的运动方式,不易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尤其是入夜之后不宜运动。夜间跑步、打球、广场舞都会阻碍人体阳气的收藏

南方立冬有什么习俗

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吃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吃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160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