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相关知识
每年的10月8-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95°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相关知识,供大家阅读参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1、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1、高蛋白食物
寒露是凉爽都寒冷的过度时节,这时候人体需要额外的摄入一些优质蛋白,促进自身免疫蛋白的合成,增强人的免疫力,避免空气寒冷引起感冒。而生活中的高蛋白食物有很多,寒露时除了吃鸡、鸭、鱼等常见的肉类之外,海鲜和河鲜也是也很好的选择,尤其以贝类最为肥美,蛋白质含量丰富,比如大闸蟹、文蛤、蛏子等。
2、蔬菜
入秋是植被衰老的时候,而寒露处于深秋,这时候市场上很少有较好的绿色蔬菜,因此,在蔬菜上除了绿色蔬菜外,山药、土豆、芋头等块茎植物是很不错的选择,补充大量的矿物质和蛋白质,对秋季保健十分有益,另外,这时候的豆芽算是很不错的新鲜蔬菜了。
3、水果
秋冬都是干燥的时候,除了需要注意多喝水外,多吃水果也是很有必要,还好秋季是很多水果成熟的时候,葡萄、梨子等水分高的水果是最佳选择,不仅能补水,还能改善秋燥。
4、坚果
寒露时节,温度由凉转寒,万物逐渐萧落。植物纷纷将精华之气注入种子,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储备力量。种子类的食物很适合此时节食用,松子、花生、南瓜子、莲子、白果、榛子等等,能补肾益精。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相关知识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寒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寒露蜜桃的简介_寒露蜜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