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时间: HT1 分享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2、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小百科: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ti ti和ta的节奏,区别拍子和节奏。

2、感受民族艺术美感,了解民族节日。

3、在情境律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CD、录音机、打棒人手一份、图谱一张、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小老鼠在河边遇见了龙舟爷爷,就问龙舟爷爷:“什么是端午节?”

2、了解和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

教师根据图片中的粽子、香包、龙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二、通过学习儿歌感知节拍和节奏

1、语词律动

师:说着说着小老鼠就唱起了好听的儿谣,你听……

(配合音乐做律动,初次感知儿谣,教师做,幼儿模仿)

,2、感知拍子

师:老师每到一句都会点一个地方哦,你们跟着我做哦!

幼儿随教师肢体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点。

3、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据节奏拍手,及肢体各部位的创编),(2)感知节奏,感知ti ti和ta的节奏 教师画十六宫格,并画上节奏,认识ti ti和ta

(师幼共点十六宫格,感知节奏×和××),

三、乐器感知

1、介绍乐器——打棒

师:这个乐器叫什么名字?能发出什么声音?

(介绍打棒的正确用法及音色特点),

2、利用乐器干支节奏及拍子

(1)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节奏

四、律动,导出活动

师: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过端午节吧!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

2、准备端午节的资料、风俗

3、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4、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活动前环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

3、游戏区: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进行新课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

[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生乙]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生丙]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生丁]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

(三)移动电话[板书]

[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

[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

[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

[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

[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的图,小结本节内容.

无电线广播的工作过程

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略

2.如果电视机没有A、V字样的插孔,可以把VCD机或录像机送来的信号加到电视机后面的射频输入上.

3.“audioin”指音频输入,“audioout”指音频输出,“videoin”指视频输入,“videoout”指视频输出.

4.68频道的频道范围是950MHz~958MHz,根据c=λf,可以计算出其波长范围是0.32m~

0.31m.是分米数量级,所以68频道属于“分米波”.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三、移动电话

相关知识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进行新课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生甲](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生乙]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生丙]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生丁]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生戊]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生己]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生庚]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生辛]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板书]

(学生看完讨论得出结论)

[生甲]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生乙]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

[生丙]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生丁]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师]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出示手机、无绳电话实物)?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

(三)移动电话[板书]

[生甲]移动电话没有电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

[生乙]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

[师]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由电磁波来传递,它的发射台和接收台在哪里呢?

[生甲]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生乙]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师]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吗?

[生甲]不能.

[生乙]它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师]我们知道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那么,(出示无绳电话机)无绳电话机是怎么工作的呢?

[生甲]无绳电话机的主机和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

[生乙]无绳电话的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大家阅读课本“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并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用线连起来.

(教师巡回检查学生连接)

[师]我们天天看电视,你们想过没有,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阅读课本,并说出你的看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线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结合投影中的图,小结本节内容.

无电线广播的工作过程

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三、移动电话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图-33)、

图-33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见图-34)

图-34

四、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教学流程

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讨论交流→分析小结。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能利用的一切资料: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

①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

②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

③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是什么?

⑤无绳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在课前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收集资料,处理信息。

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

体现新课程是“完全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全新课程”的理念。

课堂活动

①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在此过程中电磁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b.在讲述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时可与信鸽加以类比,强调电磁波在此过程中起着运载信号的作用。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归纳出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的结论。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②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

(1)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再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信号的接收:先利用放在电磁波传播空间中的天线接收电磁波;由于天线可以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因此需要再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还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所以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归纳出信号的发射是由电台完成的,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的。

投影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③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稍稍谈一谈它与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区别。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电视信号分为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大致复述一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投影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图。

课堂可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课后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电视演播室或电视台。

④移动电话。

a.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已学过的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以及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等知识来学习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b.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述:现在,移动电话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随身携带一个手机,就可以随时进行通话。移动电话的工作方式是:公用移动电话系统是城市电话网的一部分。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

c.引导学生讨论无绳电话的工作过程。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的观点适当加以交流。

让学生归纳出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设立基地台的原因。

学生讨论无绳电话的工作过程。

辅助以一些图片和多媒体动画。

学生调查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在此加以指导,初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将本节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小论文。

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科学世界。

认真阅读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的概念并回答几个问题。如:如何连接DVD与电视机。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文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基本教学思路: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传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课型:新授课。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录像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知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导体,由于电磁感应,就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通信设备的接收天线就是这样的导体。天线收到的高频电流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就能得到所需的信息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电磁波的应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2.课前热身

组织参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广播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介绍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帮助学生理解全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来完成。使学生通过自学对生活中常听到的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这样的名词有一个了解。通过对电视频道划分的了解,粗略知道不同电视频道的区别。

(2)四边互动

互动1

无线电广播信号是怎样发射的?

明确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再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互动2

无线电广播信号是怎样接收的?

明确信号的接收一般有收音机完成。利用收音机调谐器可以选出天线接收到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检波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转换成声音。在此基础上介绍现在流行的网络收音机的原理。

互动3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明确电视台用电磁波传播传播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的传播与无线电广播的过程相似(参考图片集锦中“电视信号的发射原理示意图”、优秀课件“电视广播系统简化框图”)。

互动4

有线电视是怎么回事?

明确有线电视它接收到的节目,图像清晰稳定。并介绍有线电视,阅读STS“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互动5

移动电话的原理。

明确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无线电广播信号、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全过程,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原理。

(2)方法归纳

本课教师可利用课本讲解广播信号、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大致过程,让学生对此有个粗略的了解即可。

(二)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了解广播、电视发射和接收的一般知识(见文本资源)。

2.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

找一台电视机,看看它的后面有没有标着A、V(或audio、video)字样的插孔,如果没有,怎样把VCD机或录像机送来的信号加到电视机上?看看说明书、或者找有经验的人问一问。

(2)巩固练习

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视和录音机都能接受电磁波

B.无线电广播用电磁波

C.电视使用短波

D.kHz表示千赫,MHz表示兆赫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射电磁波要使用振荡器,调谐器和天线

B.接受电磁波要使用天线、调制器、检波器和喇叭

C.电磁波只能传播声音,不能传递图像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

③有的收音机频率的单位用字母表示,kHz表示,MHz表示,利用已知的频率便可以求出。

④CCTV中央电视台的一号演播厅正在直播春节晚会,甲观众在离演员20米处观看节目,南京的乙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同一节目,南京和北京约相距1200千米,请问甲、乙两观众谁先听到演员的声音?为什么?

巩固练习答案

①.D②.D③.千赫兆赫波长

④.因为0.06s〉0.004s,所以乙观众先听到演员的声音

(三)板书设计

9.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话筒调制器天线

接收:天线检波器放大扬声器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通信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喧闹气氛。

2、情愿乐观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欢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预备:

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状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准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看龙舟的形状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闹气氛。

3、引导幼儿沟通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乐观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动身,注意综合性、趣味性,寓训练于生活、嬉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预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味!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味,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请幼儿说一说。

3、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的由来:端午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老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4、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5、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认真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忙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加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预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进行划龙舟竞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叙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叙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现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缘由。

6、带着幼儿学习简洁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喧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小结: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成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始终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敬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受。

教师:立刻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头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预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依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8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

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1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小班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 "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一)小班活动一:参观端午节的环境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感受节日氛围。

2.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的端午节的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参观兴趣。

2.参观园内环境,自由交流、讲述与端午相关的物品。

3.集体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

★指导语: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儿园里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

活动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指导语:粽子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指导语: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1)探索剥粽子的方法。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动三:绿豆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油泥自制"绿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小盒、油泥、装绿豆糕的塑料盒、各种玩具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绿豆糕的外形,激发兴趣。

★指导语: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

★指导语:怎么做绿豆糕?(根据讨论情况,请个别幼儿示范绿豆糕的制作方法。)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要求。

★指导语:做绿豆糕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一泉路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班: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 5 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一、龙

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元素了,闻一多先生曾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再加上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在环创中,就可以多多用到龙的造型啦。

用彩纸或者不织布做一个龙头,做墙饰或者主题墙元素都可以

给龙头加上身子,就是很漂亮的挂饰了。

鸡蛋盒是做龙的最佳材料,涂上绿色,再加上彩纸就可以了。

二、龙舟

端午节手工制作龙舟肯定是少不了的。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以把整个主题墙装饰成龙舟的样子

端午有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楚国人不忍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直追到洞庭湖也找不到屈原的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虾,免得它们吃掉屈原的身体。

还可以把龙舟装饰走廊。

做一面孩子们端午作品展示墙也很棒!

龙舟的制作步骤:

三、粽子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身体,大家就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之后就慢慢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端午节环创中,粽子是一定要体现的。

可以用好看的棉布做成粽子的形状挂起来

用绿色的布和棉花做粽子,效果也非常好。

四、彩蛋

端午节的彩蛋也很有特色,可以让小朋友们画起来,

老师们还可以画出更有艺术气息的彩蛋,让保证孩子们爱不释手!

五、香包

端午节正值夏天,天气很热,蚊虫到处都是,大家担心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熏走蚊虫。

后来有人建议用布包檀香做成香包,可以随身携带,驱赶蚊虫。这之后,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挂在颈间,蚊虫都不敢靠近。慢慢地,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环创,香包也是可以直接拿来做材料的,既漂亮又有节日气息。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3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分享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 请家长给孩子带粽子、鸭蛋、香囊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互相分享端午食物。

“小朋友们吃过粽子吗?”“咱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5、五彩线分享活动。

端午节给孩子们戴五彩线和香囊,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一起观看端午节的来由的故事。范文四: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

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主题:“小小中国娃 浓浓端午情“ 活动日期: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操场 教室 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

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1.废旧花纸 、 剪刀 、 胶棒 、鸭蛋等 。

2.香囊 , 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等

活动内容和安排:

1.全园集体活动:

(1)、端午诗歌比赛 (2)、观看幼儿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 幼儿回教室活动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3.“画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素来有吃粽子、吃鸡蛋、挂香袋等风俗,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班组织幼儿开展了“贴彩蛋,迎端午”活动。

4. 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来——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5.活动结束

xx中二班范文五:中一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宗旨:有良好的语言教育,激发其参与意识, 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赋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二、参加对象:

三、比赛形式:以个人方式参与朗诵

四、活动目的:

1、通过端午节诗歌朗诵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能大方自然的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朗诵有关端午的诗歌。

五、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2、了解端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3、诗歌朗诵比赛

1)集体复习所学有关端午的诗歌《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幼儿个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3)评选出5名诵读之星。

4、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

经验重点指导: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5

活动目标:

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

3、参与节日游戏。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

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口令和队列是体育课的基本要素,幼儿体育活动同样如此。此次体育活动口令和队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口令不够规范。这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更要重视,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

2247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