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时间: 倩愉0 分享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发展过程

端午的众多习俗都与饮食有关,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端午节的历史由来

据《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在古代汉语之中,端午节的端,有开头初始的含义,而端午也被称为初五。据《说文解字》记载,端为初之意。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端午节始于天象崇拜。是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的结果。而端午节这一名称并不是唯一。还被称为龙舟节,重五节,端阳节,天中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屈原日,端礼节等。自唐代之后,端午二字便成功取代五月初五,成为主流的称呼。据历史考证,端午节始于纪念屈原之日,同时,也为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端午节的发展过程

根据史记记载,战国末期之时,春秋楚怀王大臣屈原,倡导以贤能而为之,举国之强劲,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但遭到了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致使屈原失去职位,被赶出都城流放。在流放的途中,他写出了诸多诗篇,但于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爱国之心强烈,于5月5日在汨罗江写下绝笔作,后抱石自尽。后百姓闻讯而至,划船捞救,但最后无果。为寄托内心哀思,人们在江河之上荡舟,发展成为如今的龙舟竞赛,而百姓又害怕江河之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把江米团投入江中,形成了之后吃粽子的习惯。

端午节的时间

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很多其他中国文化的国家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风俗都有哪些

端午节的时候一定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开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广东的碱水粽。

农历端午挂的草是什么

端午节挂在门上的草有两种,一种叫艾草、一种叫菖蒲。端午节门上挂艾草和菖蒲既能起到应节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驱蚊、净化空气的作用。

1、在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些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有关艾草可以驱赶邪佞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2、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和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19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