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特别风俗
端午很多地方会吃绿豆糕,而且因为“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一、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满族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满族人又喜欢剪纸,因为剪纸是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形式。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毒”均收入肚里给镇住了。
这种宝葫芦剪纸,称为“葫芦花”,自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家中有巧手,不在街上买,自己出样子自己剪,有剪钟馗的,有剪老虎的,花样很多。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赶邪佞辟毒。
二、乘水临风,登高望远,“辟毒”游玩
进入城市的满族的端午节受汉族习俗的影响很大,已融为一体,仍在东北满族聚集地保留的更多的满族特色。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辛亥革命以后,满族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成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天坛是旧时皇帝祈年之地,林木多,场地大,虽在外城之中,确有郊游之趣。天坛是圣地,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它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三、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棕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
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满族人认为若是在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买不起饽饽铺的玫瑰饼,就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四、“斗百草”增进儿童辨识花草能力
满族人起源于游猎民族,利用各种节日普及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是京城民俗的一个特点。这一天,京城满族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人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有什么别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端午”二字最早可追溯至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上面有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由于它日期的特殊性,即农历的五月初五,因此又被称为重五、重午、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一系列的名字。皆是由于地域文化不同而形成的,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当地的叫法有哪些。
端午的气候特征
这个时候处在公历的六月中旬,旧历的五月初,正是气候意义上的夏季的开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度左右,尤其是南方,显得异常湿热,此时日照虽然不强,但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许多地区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大,而风速则较小。因此旧时民间多在自家门口挂艾草以防蚊虫、驱赶邪佞避毒,还佩香囊以避邪佞之气、芳香化浊。
端午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唐朝末年,战乱连连,魂无数,人心惶惶,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一天农民军首领黄巢见到一位大嫂手携着一个小孩子,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心怀好奇,便问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携的又是何人?”大嫂流着泪答道:“背上大点是我小叔子,手中所携小点是我亲生儿子。”
黄巢听后不解为何大嫂不是将自己的亲儿背着,又问道:“这到底为何?”大嫂又答道:“小叔子虽然比我儿子年纪大,但我公婆已逃散,年老体弱生死未卜,无再生育能力,我年纪轻,就是把儿子丢了,以后还会生育,小叔子如被黄巢杀了,那就断了一门香火……”
黄巢一听,面红耳赤,自觉惭愧,心想:一个妇道人家尚能这样孝顺并懂得做人道理。我何不顺水推舟,卖个人情,饶了她们吧。便对大嫂说:“大嫂,难得你有这般好心,为避杀身之祸,你可在端午节那天在门首上挂菖蒲、艾叶作标记,自会有用的。”
别了黄巢,大嫂携儿背叔回到自己村上,并沿路将此话告知众乡邻。一夜之间传遍江南一带,尤其是台州地界。端午节那天,黄巢指挥大军杀奔江南而来,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菖蒲剑、艾叶,无法下手,如杀下去,又恐错杀大嫂一家,有失诺言。故而,令手下兵将绕道而过,不可扰乱台州百姓。
所以后来,每逢端午节台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户都在门上挂菖蒲插艾叶,成为当地习俗。并且有诗为证。艾叶为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祛千邪。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