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傣族的端午节活动怎么过
打糕是传统端午的特色食物,这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傣族的端午节怎么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傣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傣族的“粽包节”
农历的五月初五,傣族人民称端午节为“粽包节”,这一天是云南红河元阳县乌河湾河坝的傣族同胞,欢度一年一度“粽包节”的日子。这一天十一点以后,参加粽包的元阳傣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未婚的小伙子们手拿粽包,欢欢喜喜朝老丙大龙潭大芒果树下的草场聚集。
粽包是用粽叶、竹叶或苞茅草叶把掺拌着花生、腊肉、紫米(有的还放一段半指长的木姜细枝条)、糯米,用这些叶子把米包裹成三角形或圆柱形、雀鸟形,然后用水煮熟食用,粽包味美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傣族的“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午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有的男青年吹起叶子伴奏,歌声此起彼伏,悦耳动听。歌唱完后,小伙子们开始丢粽包给自己看中的姑娘,姑娘们则报之以喜悦的笑脸,拣着粽包。
于是,红河州元阳县一对对男女青年手拉着手,分散在草场四周,互相倾诉衷情。这时,老年人和小孩们便拍着手巴掌,“叱喝,叱喝”地欢喊着,直闹到夕阳下山。
端午节有什么含义
端午也被人称为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这就是我们端午节的含义了。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1、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端午节都有哪些别称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日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很多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