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时间: 晓欣0 分享

关于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端午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那么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与所有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承载了人们追思先贤、祈福纳祥的心愿。对自然时令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端午节给平淡劳作的日子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历经千年打磨,浸润成为寄托人们情感和精神的文化符号。

与其他传统节日不同,端午节有着更浓烈的健康祈愿和更深厚的家国情怀。艾草、香包、雄黄酒,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古人杀菌祛病、护佑健康的方法。端午节,堪称古代的防疫节、健康节。这些古代公共卫生防疫的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防疫智慧。融古通今,这些理念方法或许也值得学习和借鉴。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原本是上古先民创立,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从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的现代意义,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有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所以后人就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起源,包含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又与多种民俗容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所以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的传说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

李隆基 〔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端午

苏轼 〔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己酉端午

贝琼 〔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日

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屈原塔

苏轼 〔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即事

文天祥 〔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73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