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冬至 > 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时间: 倩愉0 分享

2023年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可根据古时候书籍的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冬至这天不宜做什么

1、忌出游

冬至后白日渐长,阳气始生,须安息静养,所以有冬至忌出游的说法。

2、忌晚睡

湖州地区,冬至日忌讳老人和小孩子睡得晚。当地人认为冬至这天晚上阴气最重,而老人小孩阳气不足,必须要早睡避开,否则不利。

3、忌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4、忌不吃饺子

在河南一带,忌冬至不吃饺子,否则会冻掉耳朵,且对农事收获不利。有谚语:“冬至不过冬(指不吃饺子),扬场没正风。”

5、忌晚上出门

冬至的晚上不宜出门,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冬至时,气温降低的比较快,早晚温差很大,所以冬至夜很冷;二是因为冬至是我国地区,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所以即使白天出门,天也很容易就暗下来,如果不做好准备会增加夜游的危险;三是因为冬至属于祭祀节日,所以有一些民间说法,比如冬至夜晚的阴气太重。比如冬至这天是盘古开天之时,所以万恶无首,天地遨游,所以夜晚出门对人不利。

冬至的寓意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冬至在古时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所以冬至往往象征着团圆。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说明以后日子里外界的白昼会越来越漫长,黑夜会越来越短暂,气温也会逐渐下降,渐渐进入严冬的时候。

冬至注意事项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这段时间聚会较多,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无法消化过多的食物;此时冬季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要躲避寒冷,外出记得增添衣物,避免风寒的侵袭;冬至运动时要避免出大汗,大量排汗会消耗精气,冬季应注意休养,运动量适当为主;同时冬季也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此时要注意情绪方面不能有太大的起伏,避免过激引发疾病。

冬至节气的主要特点

低温,气温越来越低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昼短夜长,白昼日渐增长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但在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所以冬至等于是一个分界点。冬至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冬至大如年什么意思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酷寒,天气就渐渐转暖了。因此,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

最晚在商代,中国人便已通过“圭表日中测影”的方法测定冬至的日期,但会有两至三天的误差,历史上何承天曾“立八尺之表,连测十余年”,祖冲之也曾“考影弥年,穷查毫微”。

重视冬至,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测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特别受到重视。在周代,以每年冬至为一年的元旦。周公在《周礼》中规定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和“至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的祭祀仪式。民间也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也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古人在冬至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拜冬,自魏晋以下,一直存在着按庆元旦的礼俗来过冬至节的惯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测说:“朝廷大朝会,庆祝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谓之像过年。”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此习延续至清末。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清代冬至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元旦、冬至和皇帝的诞辰又称为“三大节”贺朝,顺治时期,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定期的有冬至使,专门在冬至这一天朝见清帝。

清代北京城的冬至节也很隆重,旗人会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祭天并祭“祖宗杆子”。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所以《清嘉录》(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所追著)中称:“冬至大如年。”

186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