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冬至 >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

时间: 倩愉0 分享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整理)

冬至有着朗朗上口的民谣,这天过后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

冬至养生六大原则常识

1、定时起居:冬至一后,白天的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来进行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之后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就立马起床,可能就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都是可以的,不用非要早起运动。

2、快乐情绪:李博强调,冬季养生中情绪养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个好心情,就是一剂很好的养生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内心都是暖暖的,而且身体的气血也会通畅,不会气郁气结,就会很少生病病。

3、食补温肾:冬季食补最主要的是补肾精,因为肾属于冬天,冬季里是补肾的最佳时间,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补肾时间点,如果这个时候肾精亏虚,来年真的就会感到非常的虚。

4、防低温损伤:冬至一之后,气温就会进一步下降,体弱的老人往往就会因为低体温而出现皮肤苍白,发凉,或者皮肤青紫;面部肿胀,全身肌肉僵硬,腹胀,或者寒颤的状况,动作思维也会发生障碍,呼吸频率及咳嗽反射降低,心搏会缓慢,有突发室颤或心跳骤停的倾向而导致走向死亡的道路。

或者因为寒冷的气候就会收缩他们的血管,减慢血流,增高血液粘稠度,从而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诱发心绞痛的状况,或者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塞、中风。

5、多做运动: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就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就会上升,还可以晒太阳来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身体中的心血管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李博也指出,年轻人更需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能够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就会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生的次数。

6、药补要对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冬季进补用膏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省时间的事情,不用每天操心吃什么,其实专家们并不建议大家盲目吃膏方这种东西,西苑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李博指出,膏方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一般的白领人群是不需要补膏方,只要平常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饮食均衡就好。

冬至养生类的小知识

1,不应该经常吃夜宵,会增加胃中的负担,甚至导致胃癌。

2、不适合饭后立刻吃水果,饭后一小时吃水果对消化没有影响。

3、喝豆浆不应该喝得太多,而且是不能够空腹喝豆浆的。

4、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晚上尽量少喝水。

5、睡前三小时不适合吃东西,否则容易发胖。

6、少喝点奶茶。长期饮用,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

7、香蕉、菠菜、大蒜、南瓜、鸡肉、红薯、樱桃等食物,可以经常吃。

8、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到次日早晨的6点。

9、多食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有利于头发生长。

10、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于肺的功能。

冬至养生全攻略

一、注意身体保暖

女性身体寒凉,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凉、易感冒和处于经期的女性。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怕冷,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痛经和月经不调,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二、每天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帮助女性防寒保暖。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三、适当补充肉类

狗肉、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御寒效果较好。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此外,女性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等汤膳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放些姜、胡椒、辣椒等调料有“产热”作用,能帮助身体御寒。

四、注重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女性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关于冬至的习俗

1、祭拜祖先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2、冬至赠鞋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3、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景仲冬至舍药留下的。

4、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季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11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古人认为从冬至的这一天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大吉的日子。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周历正月为夏历的11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11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什么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之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言传至今。

186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