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寓意
正月初二是我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它一般在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之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寓意,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寓意
大年初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在中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和中原地区,有一个被称为“迎婿日”的传统,即出嫁的女儿和她的丈夫需要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这一习俗的含义在于,嫁出的女儿只有在初二之后才能回娘家,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娘家的财运。此外,女儿女婿回娘家时会带来贵重的礼物,并且通常会接受娘家人的热情款待,包括可能的大红包作为祝福。
除了上述习俗,还有一些相关的民谚和信仰,比如“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意味着女儿在婆家过年,而在娘家过年则需要等到初六以后。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性别角色的特点,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些观念也在逐渐变化。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不再严格遵守这些传统,而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在娘家过年。
总的来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寓意主要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团聚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肯定,因为在过去,女性的角色相对较为边缘化。同时,这也是一个展示家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大年初二回娘家有何要注意
大年初二这一天,已经出嫁的女儿要携夫婿一起回娘家,但是切记回家时不可空手而归,务必要携带礼品或者是红包,名为带手或伴手。
然而回娘家送礼品其实也有所讲究,既体现在数字上的讲究,也包含了谐音上的讲究。首先是送“双儿”不送“单儿”,即送的礼物数量要为双数而不能是单数,这是取“好事成双”之意,为的就是图个吉利。譬如装点心匣子或装果篮儿,其种类要为双数,四样、六样或八样。
其次,还要注重所送礼物名称的谐音,有些东西的谐音“犯忌”(不吉利),就不宜送人。譬如送水果时不送梨,因为“梨”与“离”谐音,这是不吉利的;此外还不能送钟表,“送钟”与“送终”谐音,是大忌讳;给经商的人送礼不能送“书”,因为“书”与“输”谐音,这也是他人所不乐意看到的。拜年时可以送一些好酒,因为“酒”与“久”谐音,有“天长地久”的美好寓意。
大年初二吃什么
1、吃开年饭
大年初二这一天俗称“开年”,意思就是一年之始,所以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要吃开年饭,食材和菜名要讲究吉祥寓意,祈求新一年事事顺利。比如:鸡寓意“大吉大利”,生菜寓意“生财”,韭寓意“长长久久”等,让欢聚的亲朋吃下去的都是福气!
2、吃面条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很多地区在大年初二这一天讲究吃面,因为面条的形状是长条状,吃面条寓意为条条顺,一年顺顺当当。面条各地有非常多的种类,比如担担面,阳春面,手擀面,无论哪种面都是取一个“顺”字。
3、吃发糕
俗话说“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好多地方都有吃发糕的习惯,发糕是一种以糯米制作成的美食,又叫马拉糕,特别松软香甜好吃。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发”字,所以被人赋予“发财”的寓意,也有“步步高升”的意思。
正月初二的讲究
大年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女婿精神抖擞,穿戴一新,带上丰厚的礼品,专门给岳父岳母拜年。同时,娘家也要盛情款待女婿,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所以这天也被称为“姑爷节”,是女婿们比较尊贵的一天。
回娘家要是最时间,应该在大年初二中午12点前到,尽量是早上9点左右到,这样可以上灶做饭,不能踩着饭点到,如果有特殊情况,别超过12点,另外晚上6点前必须离开。
女儿回娘家还有个讲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按照以往的习俗规定,新媳妇回娘家,新女婿要给岳父母磕头,父母给磕头钱。还要陪着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长辈、亲戚都要拜,于是否真正磕头那就是另- -回事了。从初二母娘家的第一顿开始, 岳父家族的亲戚会排着队的请吃,上席, 喝酒,还要给压岁钱。回来接着拜新郎的本家、亲戚,也是吃饭,送礼,收的小钱却是给新娘的。小两口新年往往收入颇丰。
正月初二的习俗
1、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2、吃面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3、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需要在娘家吃午饭。
尤其是新婚夫妻,大年初二回娘家,更被民间认为非常重要,一定要夫妻双方在初二一早便回到娘家。
回娘讲有很多讲究,需要给娘家的长辈每人带上一份。给的红包数额,一定是双份,不能是单数,如果给到单数,便认为是不吉利的。还有很多地方,娘家收了女儿女婿的红包后,待夫妻双方离开娘家时,娘家必须要送回一部份给女婿。
回娘家,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很多城市家庭已经不再那么受到重视,但是农村,大年初二回娘家还是很受到重视的。如果夫妻双方没有选择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会被认为不孝顺的表现。因为根据中国人喜欢排位论次的规距来讲,大年初一是不能走亲戚的,而初二是被认为开始走新戚最重要的头一天,那这一天回娘家,是被认为最教顺父母的了。
再有,大家平时工作都挺忙,一年难得聚上一次,趁着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机会,娘家的兄弟姐妹可以团聚。
这也是中华文化看重的兄弟情谊,家族情怀。
4、吃发糕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据介绍,恩平人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恩平人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5、祭财神
这个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一般北方认为正月初二便是祭财神的日子。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生意人,特别重视在大年初二拜祭财神,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供奉,能够在事业上得到财神的眷顾,让自己的源运亨通。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