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

时间: 光宁1217 分享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节日小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一)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带岭南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二)

  春节习俗总汇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地区歌谣

  北京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应该是糜黍,见北京篇“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陕西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儿捏饺儿,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东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煮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带你满街走。

  春节的节日小知识(三)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

  “年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天皇时代以“岁”来表示“年”。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循环纪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干支纪元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始一年的历程。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所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的蛛丝马迹。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的“立春”,立春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节日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相关文章:

1.春节家庭安全小常识

2.春节祝福语

3.圣诞节节日小知识介绍

4.春节节日小报手抄报内容

5.关于春节的习俗小故事

1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