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关于重阳习俗的诗句

时间: 华华1202 分享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那么这些重阳节的诗句,你了解到多少呢?
 
 
 
 
 
 
 
 
 
重阳节 | 这些与重阳有关的习俗和诗词,你知道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俗称“九九重阳”。在民间,重阳节一般会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也是老人节。
奔波忙碌中的我们,此时此刻也许应当思考自己为父母、为长辈做了什么?或者应该做些什么?
也许你压力繁重,也许你学业繁忙,也许你脚步匆忙,众多的也许让你忽略了那一双渴望的眼神、淡漠了那一片挂念的心情……那么此时,无论你身在何方,不要忘记家中的长辈,不要漠视身边的老人,不要逃避敬老的责任。就在此时,你一个电话,一句问侯,或者一把不经意的搀扶,都能让老人幸福永久。
 
 
 
重阳,这四重意思不能忘
 
敬  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中国数千年来传承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敬  老
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资料显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就受到敬重。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优秀传统,自蒙昧时期产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时间的考验传承了几千年。
 
孝  道
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感  恩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诠释,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道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让所有人理解。
 
 
 
重阳诗词你知道多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时光之麓: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习俗与诗词。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屈原《远游》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到了后来,重阳节的习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民间化。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有关重阳的传说传说
 
 
 
 
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房学道,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灾祸。后遂以九日登高为习俗。 古人以九月九日为上九,又叫重阳节。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茱萸(yu予):一名越椒,又称吴萸,芳香植物。这时茱萸之实气味香浓,色赤似椒子,相传折来插在头上可以避秽恶之气和抵御寒冷。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祀“大火”星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让一直以“大火”星为季节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也让把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恐惧。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
 
如果说上巳(清明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赏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王缙《九日作》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 行薇山亭赋韵》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明·文森《九日·三载重阳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王缙《九日作》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 行薇山亭赋韵》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明·文森《九日·三载重阳菊》

关于重阳习俗的诗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那么这些重阳节的诗句,你了解到多少呢? 重阳节 | 这些与重阳有关的习俗和诗词,你知道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02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