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有什么经典典故
关于中秋节有什么经典典故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知道中秋节典故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你中秋节典故,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典故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食物
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带苦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大量其他营养素,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肥胖者有健体养颜功能。
团圆馍
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则送馍上门,以示全家团圆不忘。
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通常人们把过中秋看成仅次于春节的农历节日,素有“小年”之称。中秋节这一天天还未亮,家里的妇女就早早地起床开始忙活了,把清洗干净的糯米倒进木甑里蒸熟。糯米饭蒸好后,由家庭的男主人把木甑抬到院坝里,将香喷喷的糯米饭倒进石碓窝里,由两个人一组开始用粑捶或木杵捣烂它,家里的小孩们则兴高采烈地围着石碓窝观看大人们一拉一杵捣糯米,期待着能吃上香甜的糍粑。
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 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猜你喜欢:
1.有关中秋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