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舞火龙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舞火龙的由来是什么
舞火龙是元宵节的习俗,那么香港元宵节舞火龙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元宵节舞火龙的由来介绍:
舞火龙的习俗由来已久,“火龙”一般用一条三丈六长的大绳和一些稻草扎成一条龙的模型,然后将一块三丈六长的花红布剪成龙鳞状披在龙模型上,龙头龙身插满点燃的线香,谓之“装龙”,如今当地人在龙头安上两支手电筒作“龙眼”,火龙浑身还装饰些会发光的“萤火棒”,更增添了人的视觉效果,变得闪烁缥缈迷离。
而戏龙的龙珠,以一个大柚子上插满线香而成。“火龙”做成之后还有一个仪式,叫做“开光”。要到某个有水的地方才把“龙眼”张开,开光之后的“龙”才算是一条生动活泼的龙。
“火龙”能长能短,可大可小。舞火龙者九至二十人不等,皆赤膊上阵,多为青少年。此外还有鼓、锣、钹组成的“乐队”配合。
香火龙跟随龙珠,随着“乐队”的节奏,穿街过巷舞起来,村里的人听到声响之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装上点燃的线香和蜡烛,准备好红包迎接舞龙队伍的到来。
等舞龙队舞到自家门前时,人们就会把之前点燃的线香插到龙身上,把预备好的红包抛给舞龙的人,又点燃鞭炮参与“烧龙”。龙舞得越好,“烧龙”的人越多。民间认为,“烧龙”的鞭炮越多,龙越旺。
舞龙者舞一个晚上,人人烧得浑身是泡。传说言,烧的越多人越旺。也有的舞龙者身边跟着一位“保镖”,以树枝或扇子扫落粘在舞龙者身上炸响的鞭炮。家家户户都舞过“火龙”之后,舞龙者会把火龙放到有水的地方,然后集中放鞭炮,这叫“浮龙出煞”,意为把从每家每户收集到的邪气都赶走,是驱邪避害的象征,希望赶走邪气之后,村民们平安顺利、身体健康。
元宵节其他常见的习俗: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