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旦晚会主题口号
2017年元旦晚会主题口号
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会举办晚会来庆祝,那么,对与2017年的元旦晚会来说,有哪些比较新颖的主题口号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元旦晚会主题口号,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元旦晚会主题口号
1. 够青春,所以敢嗨森
2. 飞扬青春,活力文传。
3. 舞动青春,光熠文传。
4. 炫动青春,舞动科院。
5. 欢聚一堂 畅想青春
6. 相聚在今晚,奋斗在明天
7. 汇科院梦想,让青春绽放。
8. 杨帆科院魂,求索中国梦。
9. 激情元旦,绽放梦想。
10. 青春梦想,激情演绎。
11. 筑梦青春,活力文传。
12. 思风华科院,书时代青春。
13. 歌声聚科院,舞动撼神舟。
14. 辞旧迎新,科院辉煌。
15. 燃烧激情,释放青春。
16. 我们一起任性的跨年
17. 风华又正茂,活力在科院。
18. 成青春之梦,创青春辉煌。
19. 激扬青春,绽放精彩。
20. 歌舞载青春,梦想筑文传。
21. 跃动青春,光辉文传。
22. 青春扬帆,温暖前行。
23. 党辉耀我新,梦想扬科院。
24. 舞动三科,大地飞歌。
25. 舞出我梦想,三科创辉煌。
26. 展科院魂,圆中国梦。
27. 年轻的战场,奔放的青春。
28. 舞动青春,活出色彩。
29. 律动青春,激情科院。
30. 放飞激情,舞动科院。
31. 亮中华之风,展科院之彩。
32. 璀璨科院梦,相约再起航。
33. 挥洒澎湃激情,展现科院风采。
34. 金蛇连骏马,脉搏在传承。
35. 辞旧迎新,共襄科院。
36. 蛇舞飞扬,畅想科舞。
37. 情系科院,执梦远航。
38. 科院喜迎春,舞台炫青春。
39. 扬科院青春,畅中国梦想。
40. 玉人科院舞,白鸽中华翔。
41. 科院星空,博芸盛宴。
42. 长发舞青春,短发动科院。
43. 科院喜迎春,学子展魅力。
44. 五湖四海聚科院,努力拼搏创佳绩。
45. 五湖四海聚一堂,齐心协力创辉煌。
46. 扬帆起航科院梦,求索笃行学子心。
元旦吃年糕的来历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故元旦吃年糕意在祈盼新年年年高。
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
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中国元旦的习俗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看了2017年元旦晚会主题口号的人还看:
2.元旦晚会主题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