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每年的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你知道七夕节的历史演变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七夕节的历史演变,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节的历史演变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古代的典籍中很早就有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大载礼记·夏小正》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最为突出。而此时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到了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中,《洛神赋》有一条注释:“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
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汉代以来,民间开始有七夕乞巧的习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汉族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图为国画:桐荫乞巧)
随着民间的乞巧习俗风行,这一节日也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歌咏。如唐代诗人杜牧有《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宋代词人秦观有《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好去处
山西普救寺:寻访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如今受青睐程度并不亚于西方情人节。每年七夕之前,一些与浪漫爱情故事有关的旅游目的地都是情侣们最向往的地方。马上就到七夕节了,特别推荐一些经典爱情故事或爱情传说的发生地,趁这个周末,和你的爱人一起去寻爱吧。
爱之说:普救寺是《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这里记载着崔莺莺与张生相识、相爱百转周折的爱情足迹。
寺庙历来都是清静之地,与风月爱情扯不上关系,唯独这里,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普救寺位于山西晋南永济市(古称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镇里的西厢村,该寺距市区12公里,始建于隋朝初年。普救寺西侧有一座13层、高40米的古塔,叫莺莺塔。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门峡市的蛤蟆塔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此外,还有莺莺坟、莺莺桥、白马将军庙等景点都值得一去。
七夕情人节的送礼物
1、一束玫瑰加一盒巧克力
大多数女人在收到一大束鲜花都会很惊喜开心,何况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一束代表浓浓爱意的玫瑰呢,再加上一盒巧克力,甜甜又蜜蜜。虽然这一招不是很有新意,但普遍适合,如果是不会挑选礼物的男生,建议照这个方法做,不会有问题的啦。
2、送适合女友风格的衣服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了一件衣服,这就说明衣服对女人来说是可多而必不可少的东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送衣服不仅能送到女友心坎上还很实在哦,会让女友觉得你是个实实在在的男人。当然如果你的女朋友喜欢惊喜的话,这招恐怕不适合哦,不然会觉得你很闷的。
3、一场浪漫的约会
很多情侣可能在一起久了感情渐渐变的平淡,约会少了,甜蜜少了,一直处于保温状态,七夕情人节可是一个让感情升温的好时机哦。看一场温馨的电影,吃一回烛光晚餐,或者去游乐场坐摩天轮看夜景,总之,一场浪漫的约会是必须的。
猜你喜欢:
3.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4.七夕节又叫什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