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民风民俗
七夕节的民风民俗
眼看七夕情人节就到来了,下面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了七夕节的民风民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七夕节的民风民俗
纵观七夕杂俗,也多与七夕节俗两大主题“乞巧”、“婚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几乎是从这两大习俗发展出的新的趣味和习俗。
晒书/晒衣裳
正式记载民俗活动的,始自东汉,《四民月令》(成书于166年)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作干糗,采蕙耳也。”曝书和衣裳的习俗一直到明清都还有。
七菜羹/人形彩帛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 剪五色绸做成)
天河泪
江浙一带,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泡巧
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七月初一泡好巧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七夕之节物风俗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多是少女与儿童们。
做巧食
巧果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夕情人节美丽的传说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命题。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是我国的七夕佳节,是诸多传统节日中最具罗曼蒂克主义的一天。有关七夕节由来的传说,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遥远的过去,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有一家贫穷的小农户。家里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母早逝,弟弟牛郎为人忠厚老实,哥哥娶回了一个刻薄吝啬的妻子。这个嫂子怎么看牛郎不顺眼,便给了家中的一头老牛将他赶出了家门。可怜的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他每天照顾老牛,起早贪黑地劳作。原来这头老牛不是一般的凡物,他本是天上的神牛,后被贬下凡。老牛同情忠心于牛郎的朴拙善良,偷偷帮助他与下凡嬉戏的织女邂逅,两人一见倾心,织女自此嫁给了牛郎,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奈何织女是天上神女,与凡人结合实是触犯天规,被王母娘娘抓了回去。相爱的恋人两分离,老牛牺牲自我,让牛郎拿自己的皮制靴上天找回织女。牛女带着两个孩子上了天庭,却被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一条无垠的天河阻隔了他与织女。后来,世间被他们的爱情所打动,成千上万只喜鹊在每年的七月七自发飞来搭成鹊桥,有情人得以相会。这便是七夕节由来的大概了。
青岛七夕的习俗
青岛《即墨县志》载:“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果子”,有的这天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1、磕巧果
青岛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磕巧果。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
据了解,人们在不同节日,选择不同题材的印模,所以“磕子”的种类很多,常在一块长约40厘米的木板上刻3枚至5枚模纹,诸如“福禄寿喜”形成一套。同时常用的还有寿桃模、莲子模等,用于结婚、寿诞、年节宴会,寓意连生贵子,多福多寿等吉祥寓意。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有的地方这天生豆芽,称“巧芽”.
2、乞巧
乞巧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
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晚上少女们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挂织女图,摆上时令瓜果、花生、巧果子,互相击掌,唱着乞巧歌,向天上的织女乞巧。崂山、即墨一带的妇女各自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针线活,如针织、刺绣、花边、绣鞋等,凑在一起过乞巧节(有炫耀和相互评比的意思)。
猜你喜欢:
1.七夕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