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和概况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和概况
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现在,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节日由来和概况!
节日由来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1992年发起,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后开始实行。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当前(2009年),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为此,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2009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初级保健中的精神健康:加强治疗和促进精神健康”,将精神卫生视作初级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呼吁各国政府改变相关政策和做法,使成千上万有需要的人得到必要的精神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提高精神卫生保健的水平。
2009年10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初级保健中的精神健康:加强治疗和促进精神健康”,强调精神健康是每个人总体健康和良好状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国卫生部2000年曾第一次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在中国也更加受到重视并积极开展,已成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传播精神卫生理念的重要平台和品牌。
国内概况
我国卫生部2000年曾第一次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国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主题宣传
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200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精神卫生"。[8]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表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说,目前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全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WHO,1996年资料)。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据1993年抽样调查表明,国内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由1982年的12.69‰上升至13.47‰(不含神经症)。这些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另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所以,积极预防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是当前精神卫生工作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对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产生了强烈?quot;病耻感"。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多数人也宁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结果延误了治疗,病情加重。
第九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10月10日,是第九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也是我国大规模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第一年。我们宣传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10 月10 日当天,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南京、大连、青岛、武汉、杭州10 大城市将举办旨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的“放飞希望”风筝放飞活动。各地卫生部门将组织当地专家开展义诊、科普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卫生部——礼来精神卫生新闻奖”和“礼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启动。由于众所周知的外部原因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加上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使人们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精神障碍等问题问题明显增多。根据预测,进入21 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精神疾患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体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经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疾患,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因此,积极预防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行动。
活动报道
2004年10月10日是第十三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根据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卫生部、中国残联、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老龄委等单位在北京举行一系列宣传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重视精神卫生工作,专为今年的精神卫生日活动题词:“愿全国青少年的心理充满阳光,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全国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达13.47‰,共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药品滥用、自杀以及重大灾害后心理危机等问题也明显增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22日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关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宣传活动中,卫生部疾控司有关领导介绍了《指导意见》的背景情况,《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精神卫生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则,确定了精神卫生工作的防治目标和措施
在宣传活动中,还举办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知识有奖问答”的颁奖仪式,有关主办单位向10名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世界精神卫生日:抑郁影响每个人
消息(今天):2004是第1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抑郁影响每个人”。
宣传效果
调查显示我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 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
这项调查共在10个监测地区发放了4000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0个抑郁症状和9项关于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和信息。调查显示,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46.5%的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认为人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占64.5%;而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应推荐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人不足一半。调查中列举了5种精神疾病,其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最多,占被调查人群的80.8%,知道老年性痴呆的占66.5%,知道抑郁症的刚刚超过50%,而知道多动症和焦虑症的都只占被调查人群的三分之一多一点。5种疾病名称全部听说过的人只有15.9%。
专家指出,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我国精神疾病治疗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尤其是对与心理问题有关而且应该寻求心理帮助的常见问题缺乏了解。
疾患统计
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专家特别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现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对症治疗
抑郁症是神经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国外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时,抑郁症又是一种危害性相当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残率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易患抑郁症?又应该如何预防和祛除抑郁呢?精神卫生专家指出,有效的缓解压力是预防抑郁症的最有效措施。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劳和内在动力缺乏、精力减退。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生不如死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年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20万人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今天就抑郁症的诱病因素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一个是平常的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再有急性的应激事件,比如突然的亲人失去,或者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抑郁。另外,抑郁症在一些年龄段也容易发生。很多妇女在生完小孩以后特殊的代谢阶段可能容易得,还有在更年期这个阶段也容易发生抑郁症。”
专家论症
如果不重视早期的抑郁倾向并进行积极的干预,病人很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时的缓解压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大家在遇到一些压力的时候尽量能够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说找朋友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我们建议,遇到压力及时缓解,在压力中更好的适应,这样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练,稳定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心理不适症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求治。
世界精神卫生日相关文章:
3.世界卫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