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是鬼节吗
上巳节是鬼节吗
在古代,上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上巳节是什么时候的呢,上巳节是鬼节吗?上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上巳节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
上巳节的简介
上巳节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由于上巳日和轩辕黄帝诞辰是同一天,近年来不少专家积极倡议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中华圣诞节”,以扩大黄帝文化和上巳节的影响。
在上巳这一天人们都要祓禊沐浴,而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祓禊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巳节是鬼节
上巳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上巳节的起源,除了认为是古人净身驱病除不祥的日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韩诗章句》中,有这么一句:“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与神灵、鬼魂有了联系。
另外,上巳节因为也在春分前后,常与清明节重合。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人们常提到的中国鬼节之一。因此,三月三在人们心中是鬼节的概念也越来越深。有些人还认为三月三与清明节恰逢为同一天会不吉利,也都是个别的传言了。
各地风俗不同,在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湖北红安县、河南省光山县,也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鬼节,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砖”的童谣,传说在这天夜晚是鬼魂出没的日子,家里的大人都会早早的关上大门,并在门口摆放一些大蒜,蒜字与算谐音,意思就是说当鬼魂从门前经过,就说算了,不去这家了。
总的说来,上巳节也是中国传统鬼节之一。不过由于各个地方又不同的风俗习惯,上巳节许多老的传统也没有一一流传。因此各地也有各地的说法。小编认为是或不是鬼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先祖长辈常怀敬意之心,不管是什么日子都会过的开心。上巳节在绝大多数的地方,都以踏青、流觞曲水、荡秋千、河边沐浴等娱乐外出活动为主,与常说的鬼节习俗大相径庭。
上巳节鬼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间烧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拯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跟地里长的青蒿一样。她把观音菩萨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到地里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过了“鬼节“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现在,舒城、霍山民间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呢。
上巳节的习俗
(一)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二)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三)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四)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五)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