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清明节 >

苏州在清明节有什么旧习俗

时间: 志彬1156 分享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民间一个节日,那么在苏州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苏州清明节旧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苏州旧习俗

  吃:青团子、焐熟藕

  春秋时代,晋文公称王后,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三天三夜,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文公十分后悔,为纪念介子推,故规定每年这时要“禁火寒食”,不准用火,只准吃冷食,喝凉水。但在精致温雅的苏州,这吃冷食的习俗却也演绎得丰富多彩。

  青团子、焐熟藕是苏州清明的节令食品,它正是古老的寒食习俗的文化孑遗。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戈春源介绍说,青团子是用麦苗叶取汁,经石灰点化澄清后调米粉做成的团子,可放入豆沙等馅心。青团子色青而味香,是苏州人清明节必备的食品。

  此外,焐熟藕酥中带糯,风味独特,也是苏州人清明的节令食品。据介绍,每到清明节前,人们从藕池中采摘隔年老藕,去节去梢,两头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实,再把薄片用牙签盖上钉牢。将藕放入锅内,加入食碱,面上盖些荷叶,盖上锅盖大火烧煮,至藕呈褐色酥熟为止。冷却后,蘸赤砂糖浆等食用。

  祭:新婚夫妇“上花坟”

  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他还要去祭祀介子推,也就形成了寒食上坟扫墓的风俗。

  苏州人清明上坟扫墓,更是不敢怠慢,特别是新丧终七而未满周年的人家,要过新清明。新婚夫妇,要一起去上坟,称为“上花坟”。直至今日,清明扫墓的习俗仍在民间流行。

  戈春源介绍,除上坟扫墓以外,过去清明节家家还要“过节”祭祀先人。按照苏州的习俗,祭祖有人鬼之分,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是“鬼节”,端午、冬至、除夕是“人节”。逢鬼节,祭祀要用面麦制品,烧纸、化锭等迷信活动也以鬼节为盛。

  玩:山塘看会“留会饭”

  迎神赛会,苏州人俗称为“出会”。苏州过去最有名的就是三节出会,即每年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的三次出会。其中尤以清明最为隆盛。

  苏州城内一府三县约三十多个土谷神像,清明那一天都要被抬着排了仪仗,经阊门山塘街,到虎丘郡厉坛受祀。到出会那天,城乡居民蜂拥而出,渡僧桥、山塘街一带,这就是过去苏州的山塘看会习俗。苏州人历来热情好客,这一天,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特意杀鸡宰鸭,烧鱼煮肉,要留前来这儿看会的亲友吃饭,俗称为“留会饭”。

  出会时的队伍中,地位最高的神像要数城隍老爷了,他非但有轩桥、暖桥相随,还有神马备用。出会队伍除了菩萨神灵的官衙仪仗之外,还有众多的民间杂技、文艺表演,这是出会队伍中最为围观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部分。

  台湾习俗

  清明节前三天为“上巳”原是“祓出不祥”的洗濯仪式之日,大陆清明日则是扫墓日。但台湾所有漳州裔民继承祖先传统,皆是上巳是扫墓日,此俗与郑成功“反清复明”有关。当年郑成功认为“清明”二字是“清在上,明在下”下令废除“清明节”,新定三月初三为扫墓日,至今台湾有人仍称此日为“新清明”。总之,台湾同胞扫墓的时间不尽一致,但都集中在清明节前后。缅怀先祖,寄托哀思,是这个节日的主要内容,至于独特的清明习俗主要有:

  做清明稞:用清明的青菜或艾叶和碱或石灰粉,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早米磨成的米浆,制成绿色的稞皮(习称“红龟”)内馅以花生、绿豆、大麦麸、芝麻仁、糯米甜饭等为料,然后用稞皮包之,做好后呈圆形如拳头大小,放入稞模一按,便成为有各种氏族堂号花纹的清明稞。印模的氏族堂号是祖上传下来的,如沈、姚、施、尤等姓刻有“吴兴发祥”字纹;许、白、邓、韩、翟等姓刻有“南阳郡”;王姓刻有“三槐堂”;梁姓刻有“梅镜堂”柯姓刻有“靖山堂”……现在通行的清明稞模花纹多是梅花、菊花、寿龟、如意、鲤鱼等。稞模除圆形外,也有半球型、椭圆型等。这些清明稞在扫墓完毕后,按习惯分送墓地附近村落的牧童,期望他们放牧时不要破坏墓地,也有的送给亲朋好友。

  吃薄饼: 台湾扫墓祭祖的物品,多用面粉和馅料做成薄饼(类似春卷)。据传说:古时有个叫蔡莫一的文人是个跛足、眇目、歪口、只有一只挛缩手的残疾人。他天资聪颖,满腹经论,19岁时中状元,皇帝破例重用他。他官很大,要理许多文书案件,常废寝忘食。其妻想出一条妙计,将他那挛缩之手,用绳子悬在嘴边,给予卷的薄饼,便他就餐方便。后来蔡官人在清明日去世,他的后代就用薄饼作为节俗来纪念他。后来闽、台地区仿效之。

  踏青: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台湾入借扫墓之机进行郊游称之“踏草青”。

  吃蛋斗鸡: 相传,这种习俗是从广东传进台湾的,叫“清明蛋”,即将蛋煮熟后,用茜萆取汁作料,在蛋壳描绘花纹,数日后会呈红色,剥壳后,蛋白有蓝色花纹;另一种是“雕蛋”,即用笔在蛋壳上绘花纹,然后将蛋白蛋黄巧取出,成为永久性欣赏艺术品。台湾清明节还崇尚斗当地民间饲养的一种黑色体大的“军鸡”届时众人围在一起大声喝彩助威。

  山东习俗

  荡秋千

  清明这天,青岛有荡秋千的习俗,尤其是闺中女子,所以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 ,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据了解,秋千又称“悠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游戏。唐朝时,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中流行的游戏娱乐方式。“这都是以前的习俗。”据姜馆长介绍,由于当时青岛人都住在庭院里,空间比较大,每到清明节来临之前,都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比较宽敞的地方安置秋千,供家里的女士玩耍。但如今,这个活动就被人淡忘了。

  吃面燕有种过年的感觉

  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

  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姜馆长介绍,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平时很难吃到白面,因此吃面燕的时候就有种过年的感觉。除了吃面燕,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

  放风筝期望除灾祛病

  据了解,自古以来,清明节前后,青岛就有放风筝的习俗。“到了这个季节,村里的青年男女、少年儿童都结伴到山间、田野上,到比较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家住沧口公园附近的王老汉今年74岁,回忆起以前清明的习俗,他首先想到了放风筝。


猜你感兴趣:

1.上海清明节习俗

2.清明节要干什么

3.清明节吃青团有什么寓意

4.怎样过清明节

5.清明节习俗手抄报图片

392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