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立春习俗有什么
立春这天人们都会为了迎春用自己当地的习俗过节,那么在陕西会怎样过节呢?下面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陕西立春的一些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陕西习俗
一、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二、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三、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四、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五、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六、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燕子是候鸟“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
山东习俗
迎春的娃娃打春的鸡。立春这天,鲁西南地区的很多农村,习惯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公鸡饰品,缝在孩子的衣帽上,俗称戴“春鸡儿”。寓意着孩子吉星高照,来年能讨个好彩头。今天,文登市的农民们忙活着制作立春面塑“小龙”,栩栩如生的面塑上还配上元宝、万福等图案,用麦秸串成“龙尾”,挂在家中或孩子衣服上。
立春这天每家每户聚在一起剪窗花,金蛇纳福、龙蛇飞舞、灵蛇之珠等窗花活灵活现,剪出了春天的祝福。民间还有立春“咬春”的习俗。淄博的家家户户做春卷,吃春卷;德州的人们则习惯咬一口生萝卜,希望咬出希望和平安。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习俗活动
一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二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三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四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五游春(探春、游行):
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六民间互相馈送:
1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2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3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猜你感兴趣:
1.立春有什么习俗
4.立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