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的由来
儿童节的由来
关于儿童节,一个小孩最在意的节日。小编今天也来给大家讲讲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 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当时的很多国家表示赞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因此有人误解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历史发展
旧中国的儿童节
硝烟中的童年难免痛苦和愤怒,但苦难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热情。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建立
国际儿童节相关漫画,让那时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不过,那时的儿童节是4月4日。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有数以十万计的抗日儿童团员,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后来解放战争中的先烈董存瑞,还有更多的儿童团成员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
老儿童团员回忆说,到儿童节这天,只要日本人不来“扫荡”,县里、区里都要组织活动,开大会。有时举行唱歌比赛,有时组织操练,几个村的儿童团还较着劲,看谁歌唱得好,操练得整齐,得了优胜还有奖品,奖品一般是铅笔等。
为提高对付敌人的本领,军事训练也是儿童团的一个重要内容。边区组织夏令营,把儿童团的骨干集中起来到深山进行训练,他们学打枪、学刺杀、学埋地雷,还进行拉练,搞防空演习,防火演习。
为提高反“扫荡”能力,儿童团还组织过“冲锋月”活动,将孩子们每天晚上都集中起来,住在一起,半夜进行紧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新中国成立后儿童节
“庆六一”文艺演出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香港虽属共和国一部份,但民间在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与中国台湾的儿童节日期一样,即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首次庆祝
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小主人们迎来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但是,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却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欢乐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尽管解放初期物质条件不足,困难重重,党中央还是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党中央对新中国的第一个儿童节非常重视。为了筹备庆祝六一儿童节,响应民主妇联等团体发出的“保卫儿童权利、争取和平”呼吁书,我国11个人民团体和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专门组成了筹备委员会。毛泽东挥笔题词:“庆祝儿童节”。朱总司令殷切地希望:“新中国的儿童,要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准备好好的建设新中国。”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孩子们题词。
这一天,5000名儿童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庆祝自己的节日,苏联、朝鲜等国家的小朋友和母亲们,也应邀出席了联欢会。朱总司令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说:“你们的年龄,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强壮,准备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的落后的中国变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也都举行了联欢活动。从这以后,每到“六一”,全国各地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少年儿童的节日,党和政府都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中国的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儿童节的游戏
方宝
摔方宝,河北方言叫“来啪儿”,儿童游戏。用书皮或比较硬的纸穿来穿去叠成得方方正正的叫方宝,也叫啪儿,玩法是一个人把拿出自己的一个方宝扔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摔在地上或者对方的方宝上,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方宝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跳山羊
跳山羊,是民间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简单易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果断决事的能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叫“跳马”。
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跳房子
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
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汉族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末逐渐消失。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翻花绳
翻花绳,汉族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在马来西亚,翻绳用的绳子一般是橡胶圈(橡皮筋,河南东南部就把该游戏称为”开胶“),国外的材料则有毛线、麻线、呢绒绳或棉纱绳等。
拍洋画
拍洋画,是一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孩子们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
弹弹珠
打弹珠,又称“打玻璃珠、弹玻璃球、弹球儿、打弹子、弹溜溜”,应该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各国儿童都会玩儿。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
摸瞎子
摸瞎子,又叫“瞎子摸”,是由一个人蒙上双眼扮演“瞎子”的角色,然后去摸他人。当眼睛被蒙上时,周围一片漆黑,要用触觉代替视觉是要有点勇气的。
斗鸡
斗鸡游戏是小孩子们在冬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能在冬天里暖和身子。
在很多地方,这种游戏也叫“撞拐子”。游戏规则是一脚独立,另一脚用手扳成三角状,膝盖朝外,用膝盖去攻击对方,若对方双脚落地,则赢得战斗。在童年游戏中,这是最激烈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游戏,不过有少身材魁梧的女生也喜欢这种游戏,而且杀伤力惊人。
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跳橡皮筋这种游戏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