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广东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广东人过端午节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有很多广东端午节习俗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那么,广东端午节具体有什么习俗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广东端午节习俗1、送灾难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广东端午节习俗2、晒“百日姜”
潮汕人过端午节还有晒“百日姜”的习惯,即将生姜洗净,用细绳子串成一束,放在屋顶上,让其日晒雨淋,至八月十五中秋节取下,刚好一百天,用它煮水服下,可祛风散寒。
广东端午节习俗3、午时茶
端午节当天中午封开当地人会带上箩筐或麻袋,一家大小到野外采摘草药,用草药煮泡“午时茶”。当地人认为端午当天采摘的草药功效最好,喝了“午时茶”能驱除秽气,清热解毒、防病治病。
广东端午节习俗4、拜龙母
端午恰逢龙母诞(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八),德庆龙母庙每天都有舞龙、舞狮等表演,还会有龙母祈福斋宴。相传,龙母生辰诞有为龙母娘娘沐浴更衣的习俗,民间有摸龙床、赛龙舟等习俗。
广东端午节习俗5、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龙舟”,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观看了当地的龙舟比赛,一时兴起,以护驾有功为名,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扒龙舟从休闲娱乐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广东端午节习俗6、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广东端午节习俗7、吃艾糍
广宁县的端午节好比“卫生防疫节”,很多习俗都跟卫生息息相关,比方说与端州一样,习惯将艾草、菖蒲悬于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广东端午节习俗8、吃“灰水粽”
灰水粽是惠州一种传统制法粽子,深受当地人喜爱。灰水粽是由一种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制成。用蚊惊制作灰水粽,当地有一个俗语:一升灰一升米。也就是说,一升蚊惊的灰可以浸泡一升糯米来制作灰水粽。要烧一升的蚊惊灰,约要30公斤的蚊惊。可以看出传统灰水粽的制作还是比较繁琐的。煮熟后的灰水粽的米粽颜色呈淡黄色,看起来非常诱人,韧劲十足,清香四溢,让人爱不释口。
广东端午节习俗9、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在华南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广东端午节习俗10、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奇特的跟粽子有关的风俗,他们的土话叫“马拉溜”。何谓“马拉溜”呢?从五月初一、二起,母亲在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碱水粽,等到端午再剥开吃掉。
广东端午节习俗11、烧艾条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广东端午节习俗12、祭河神、抢青
赛龙舟开始前,所有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完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完才放龙舟入水,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所谓“抢青”,就是把一根挂着一扎树叶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
广东端午节习俗13、打午时水
端午节在惠州还有本地特色,如“打午时水”、“洗龙舟水”等。“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在惠州老百姓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广东端午节习俗14、回娘家
广州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