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暑是什么时候
2017年大暑是什么时候
大暑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每年的时间不一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7年大暑是什么时候,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大暑是7月22日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民谚。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大暑期间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也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大暑时节暑湿俱盛,人之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一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大暑期间预防中暑,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并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还要保持睡眠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适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大暑天里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三候
古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总结出每一候当中相对应的物候现象,也就是大暑三候的“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们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和推断。
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
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二候,土润溽暑。《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又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由此可见夏热之毒。“桑拿天”里人们心生烦躁;“龌龊热”则令人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庄稼的长势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由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但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农历是阴阳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