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大寒节气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号星期几
大寒节气预示着天气越来越冷,大寒也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节气,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格外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生病。那么2018年的大寒节气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了解下。
2018年大寒是几月几日
答:农历二零一八年腊月十五,公历2019年01月20日,星期日。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大寒节气不损阴津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一般在长江流域从冬至开始降水减少,经过一个月之后的大寒节气正是干燥的时期,白天平均空气湿度一般低于50%,有时室内湿度甚至只有30%左右。
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很多呼吸系统有宿疾的人常常会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如果由于高血压、年老等造成血管弹性功能下降,则更易诱发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险情况。
在起居方面,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者空调,除了注意经常通风之外,好可以使用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晚上睡觉如果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太热。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大寒节气不宜食用燥热之物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后一个节气。此时的北京,天气寒冷。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本,宜热食,切忌食生冷、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之阳气,不要过多食用燥热之物。
大寒节气前后,人们可以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补。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羊肉、鸡肉等都属于温热食物;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可以多食用鸭肉、鹅肉、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选择服用,好咨询人员后再进补。大寒之后就是立春。为了顺应季节变化,还可以适当多摄入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提前适应春天万物升发的特点。
大寒三候是什么 大寒三候的意义
先秦史籍《逸周书·时训解》:“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鸡不始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与其他节气一样,古人也找出了大寒时节动物反应和自然变化的典型特征,即“大寒三候”。《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再过5天,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
古人根据这些现象和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寒三候”如果出现反常,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如“鸡不始乳”则“淫女乱男”,寓社会指风气变坏;“鸷鸟不厉”则“国不除兵”,暗示社会不安定;“水泽不腹”则“坚言乃不从”,表明言论不畅、政令不通。
当然,这些说法并不科学,但却透露出古人对大寒节气的“较真”态度——须严肃对待和处理大寒节气到来后的反常气候现象。大寒正是举行一年中最重要的“岁终大祭”的月份,《逸周书》“大寒三候”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大寒时正是数九寒冬,又恰逢岁末,快要过年了,要敬天畏神恤人。
大寒时节“恤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大寒送温暖”,如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腊月初四正好是大寒节气,宋太宗赵光义便做了件载入史册的“赐高年帛”。
《宋史·太守本纪二》记载:“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遗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在雨雪纷飞的大寒节气“送温暖”,宋太宗的举动感动了京城孤老穷人,成语“雪中送炭”就是从这个大寒典故中来的。
大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