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福州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各地方都有自己特色习俗,那您知道福州人是怎么过的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福州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福州除夕的习俗介绍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过年的高潮,就在除夕夜的年夜饭了。和全国一样,老福州人也是全家老少围团圆在饭桌前,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习惯上,年夜饭吃得愈久愈好,有的人家会围着火锅一直吃到深夜。和福州人婚丧时的习惯不同,在年夜饭时,上菜可以重叠,以示年复一年。福州旧俗中,以16岁以下为孩子,席间,孩子给长辈们贺岁拜年,老人赠孩子红包,分吃福州红桔,以求来年吉祥如意。
除夕之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是夜再拂扫厅堂,放鞭炮,煮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家中主要门户、窗帘、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物件压上“金银纸箔”,意味着这家金银财宝多到从门缝里溢出,象征着明年发大财。
35岁以上的福州人,对除夕夜可能还有一个颇有趣的记忆,在他们小时候,吃过团圆饭后,父母一定要用草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这一年里说错了什么话,就全部被抹掉了,神明不会怪罪于他。这个风俗因为不雅,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人这样做了。
旧时,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5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逼债之事早已消声匿迹。现在年货供应,花色品种,应有尽有。机关、工厂、商店张灯结彩,街道两旁,彩灯万朵,火树银花,大家欢天喜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除夕由来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