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放不放假呢
除夕放不放假呢
除夕,无疑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究竟应该上班还是放假,十三亿国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也让人们替相关部门捏把汗。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 都会得罪至少20%以上的国人,这样的决策真难做。然而仔细分析,面对这道是非题,我们并非只有“YES”或“NO”两种选择。弄清楚两方观点背后的诉求 和情感,我们就能从容应答。那么你认为除夕应不应该放假呢?
除夕放不放假一直是个问题
1
春节假期初一起算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岁之始,农历以近立春之月朔即正月初一起算,亦称元旦。为了与国际历法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后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作为新年;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则改称为春节。
上世纪50年代,春节期间以勤劳动、搞生产为荣,但也实行了不太固定的假期,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据1959年2月8日的《北京农民报》报道,这一年春节放了5天假,从除夕一直放到初四。(1959年2月8日《北京农民报》5版,《春节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特殊时代原因,国务院作出“春节不放假”的决定。据《北京日报》1967年2月1日报道,国务院正式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1975年初一凌晨,二十七路车队职工进行车辆整洁检查工作,保证春节期间安全运行。胡敦志/摄
直到1979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的读者来信,引起全国很多人响应,春节放假制度才于1980年正式回归。
▲1982年除夕,朝阳区老社员张振岐和家人在一起包饺子。 李晞/摄
1983年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北京日报》上发布了一则《关于春节放假的通知》。“一九八三年春节,按规定是二月十三、十四、十五日(阴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三天。因十三日是星期日,十六日补假一天,十七日(星期四)起照常上班。”从这则通知可以看出,当时除夕并未在假期列表中,而假期碰上正常休息日,也有补假的规定。
▲1983年2月3日,《北京日报》2版
因为这种偶尔借休息日连续休假的缘故,本不在法定放假日的除夕也误打误撞放过假。1995年春节,除夕正逢星期一。出于便民的考虑,北京市决定将除夕调休放假,初一至初三为法定放假,初四调休一天,再加上新工时休息日(每周44小时工作制)星期六也放假,最终这一年的春节假期足足休了6天。(1994年12月27日《北京日报》1版,《春节放假通知》)
2
1
2008年除夕正式入假
尽管通过调休,春节假期可以相对完整,但中国人最看重的除夕仍被排除在法定假日之外。社会上关于“除夕入假”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两位政协委员提出提前一天放假的建议,让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他们认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亲情”和“家庭友爱”的重要载体,春节更应享受“特殊待遇”。(2005年3月10日《北京日报》3版,《但愿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
▲2005年3月10日,《北京日》3版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开展民意调查。调整方案的拟订原则之一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二是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其中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三是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对于这次民意调查,群众的回应迫切而热烈。据统计,自11月9日方案公布至11月15日民意调查结束,通过5家网站,约有155万网民参与调查。(200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2版,《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网上征求意见》)
▲200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2版
从投票结果看,超过八成的网民支持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网民“狗尾巴草叶子”说:节假日早就应改了,如果我们自己都忘记传统节日的意义,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好像没有了过去。但也有一些网民表达了反对意见和担忧情绪。网民“小胖侠”说:春节从除夕开始放假,实际上缩短放假天数一天。因为当时不少单位在除夕当天实际已经放假,除夕成了法定节假日,总放假时间仍是3天似乎并不划算。(2007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2版,《八成网民支持假日调整方案》)
2007年12月16日,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其中规定,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同时,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1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公布》)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在节假日调整这个问题上,要尊重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见。针对“增加春节法定放假天数”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春节放假3天是合适的,至于一些单位在除夕自行安排放假,并不能代表政府的规定。(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2版,《节假日调整尊重大多数人意见》)
▲200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2版
2008年,除夕堂堂正正登上了春节法定假期表。由于调休因素,这一年的春节假期从2月6日一直放到2月12日(除夕至正月初六),共有7天。
3
1
连上七天班引不满
从2008年到2013年,“除夕、初一、初二”放假实施了6年。但放假前后挪借双休日的做法,导致节前或节后连上七天班,颇令人感到疲惫。对于“凑”长假的做法,人们很有意见。
2013年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在多家网站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截至10日21时,近八成受访者对现行放假安排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调借”双休日,分给长假的做法,使得平时的休息日支离破碎,工作日凌乱无章。(2013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9版,《近八成受访者对现行放假安排不满意》)
▲2013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9版
在全国假日办公开征求意见之后,“2014年放假怎么个放法”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2013年12月,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终于出台,明确春节、国庆将放假7天。而方案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过去为了拼凑7天假而需要连续上班七天的情况将不再出现,借用双休日的方式改为分别向邻近两周各借一天。(201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5版,《明年放假不再“连上七天班”》)
▲201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5版
4
1
除夕被假日表“除名”
2014年放假安排对春节假期的起始时间也作出了调整。从2008年执行的“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时间,修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因此,2014年春节假期又“开除”了除夕。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复为正月初一至初三。(201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1版,《春节放假起始日恢复为正月初一》)
▲201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1版
除夕到底该不该休假?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余辉认为,“2014年的年三十没有放假,这不符合民俗,即便上班大家的效率也明显不高,我建议大年三十还是恢复放假,并保持不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恢复除夕放假。他认为,中国人过年过的都是“三十儿”,理应放假。
2014年的春节放假安排被不少老百姓吐槽为“把除夕赶出节假日界”。“还是希望除夕能放假!”在朝阳区一家销售公司上班的柳成栋老家在河北邢台,由于正月初一才放假,他为了能够除夕回家过年,只能攒着年假在春节前使用。
对此,赞成假期安排的一方认为,除夕即使不算假日,当天很多单位和公司也不上班,相当于成了隐形假期。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告诉《北京日报》记者,除夕不放假确实让部分企业释放出了隐性福利,“除夕时,往往有企业仅需要上半天班,或者干脆给职工放假,对于职工来说,假期等于多出来半天或一天。”
事实也如此,2014年春节,一些公司为方便员工过年回家,选择提前放假或“超额放假”。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年公司提前两天放假,一共休息9天,“明年春节如果除夕不休息,也打算这么办。”(2014年12月8日《北京日报》6版,《7成网友盼除夕放假》)
▲2014年12月8日,《北京日报》6版
5
1
一年后除夕即以调休形式回归
社会大众对于除夕有根深蒂固的情结,这也促成了除夕假日以另一种形式回归。
2015年春节放假安排以工作日与休息日调休的方式,保障老百姓可以从除夕至初六一口气歇7天。(2015年1月16日《北京日报》1版,《关于2015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2015年1月16日,《北京日报》1版
看到新的春节假期安排计划,老百姓高兴,正在集训的女排姑娘们也高兴。2015年春节期间女排姑娘们获得了3天宝贵假期,中国队主教练郎平说,春节放3天假也让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回家吃个年夜饭,过个除夕夜,就差不多了。”(2015年2月12日《北京日报》16版,《女排姑娘春节放假乐开怀》)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目前,我国春节法定节假日共放假3天,通过调休形成7天长假。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还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
支持:有充足时间回家吃团年饭
除夕不上班究竟有何好处?在调查中,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除能有充足的时间回家吃团年饭,除夕放假还可带来诸多好处。
据新华网报道,有人表示,除夕放假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年过得从容。除夕那天谁还有心情上班?下班后大家都匆匆往家里赶,有的还要操办年货、准备团年饭 等,不仅不好坐车,而且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还容易出事故。如果除夕放假,可以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食物充分准备好,晚饭后还能看看春晚。
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尽孝
西安市民葛先生认为,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子女尽孝的最简单、最必要的方式。他希望除夕能放假,而且最好提前几天放假,除夕夜三代20多口人一起吃年夜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王女士说,除夕不放假,大家的工作效率极差。除夕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节时还在上班,感情上真是有点接受不了。相反,大家过好年,回到岗位上工作热情也恢复得快一些。
此外,也有人表示从保护民俗、保护春节角度来说,除夕应该放假。
不支持:除夕放假已约定俗成 要求法定是多余
在不少机关单位、公司,“除夕不放假”早已成为彻头彻尾的“空头文件”,很多人坦言,除夕实际上早已成为“黑假期”。事实上,许多单位腊月二十六日就放假了,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都是在单位内部悄悄执行,没有取得“合法”外衣。
除夕多数值班人员已“人去楼空” 是否正式放假不重要
某 机关工作人员也称,虽然除夕不在法定假期中,但由于是节前最后一天,实际上已具有了“准假期”的性质。她介绍,每年除夕,最多半天,少数值班人员就“人去 楼空”。7天法定假期不误,还能多出半天或一天两天的“假期”,何乐而不为?“人虽在,心已远”。在这种状况下,除夕是否正式放假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在2013年年底,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也表示,“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原本在农历除夕约定俗成地放一天假,而且并不安排工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
专家:要增加法定假日
旅 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说,因为很多单位从除夕开始放假,所以对于本地市民来说国家规定哪天放假并不是特别重要。而农民工也不是很关心是除夕 还是正月初一放,“农民工约有2.5亿,而春运有40天,农民工很少有大年二十八、二十九或者除夕才往家赶的,大部分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回家乡,所以除夕放 还是大年初一放对他们影响不大。
真正有影响的是拥有较稳定的工作、单位管理较正规的异地就业的非农民工,这数千万人才真正关心到底从哪天放。而这部分人对春节放假是刚需,如果初一开始放,他们可能就赶不上年夜饭。”
刘思敏认为,讨论从哪天放假不能解决春节长假的问题,而为了提升公众的幸福感,增加法定假日才是解决之道。“目前春节成为探亲者和出游者的刚需,而带薪休假又常常得不到落实,所以我建议5月和8月各增加法定假日,春节长假延长至9天,这样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除夕放假变迁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春节被列为全民节日,有3天的假期,比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元旦的假期都长。但到了1967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春节不再放假。
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读者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表明了民众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呼唤。几天后,部分省份宣布恢复春节放假,1980年全国恢复原有的放假办法,即春节放假3天。
2008年春节3天假改为除夕、初一、初二
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延续的春节放假从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做法开始受到非议。不少人建议,春节放假应调整时间,从除夕开始。
在2007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提出,把除夕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他说,除夕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与大年初一同等重要,甚至传统习 俗更多,像贴对联、挂红灯笼、吃团圆饭等都在这一天进行。正是这些传统形式,使这普通的一天具有了不一样的内涵,成为人们最重视、最期待的一天。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春节放假的3天时间为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2014年除夕开始上班
2013年12月11日晚,2014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发布。与之前的休假方案相比,这次新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放假又改回初一、初二、初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定节假日变迁历程
自1949年出台以来,我国的法定假日休假安排历经三个版本,分别在1999年9月18日、2007年12月14日两次修订。从变化脉络看,放假天数由 7天增至11天,并纳入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1999年催生出“十一”和“五一”黄金周,后又在2007年“一存一废”。
1949年版:总天数仅7天 限定周一补假
1949年12月,当时的政务院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定假日放假办法,新年、春节、劳动节和国庆纪念日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可休假节日,其中新年、劳动节各放假1天,国庆纪念日放假2天,春节放假3天,总天数7天。
此外,妇女、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儿童及军事机关人员还分别享有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各半天的假期。1949年版还规定,属于全体群众的假日,如果遇到星期日,应在周一补假;属于部分群众享有的假日,则不补假。
1999年版:催生旅游黄金周概念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春节、劳动节及国庆节的法定假日均设为3天。也就是从这一年“十一”开始,旅游黄金周的概念渐渐诞生。
1999年版延续了上一版本中适合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安排,仍为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及建军节。不同的是,将儿童节由半天延长至1天,妇女节、青年节、建军节放假时间维持半天;且对于适应人群的身份限定得更为具体、规范。
对于补假安排,1999年版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 补假。这与1949年规定只在周一补假的情形有所不同,因而也令放假前后调休、调班现象出现,事实上每年都会出现两次“七天长假”。
2007年版:黄金周一存一废 增加传统节日
2007年12月,国务院第三次修改《办法》,缩短了劳动节假期,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放入休假制度之中,令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天数由10天增至11天。
具体安排为: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两个版本都不同的是,春节开始放假的时间由初一提前到了除夕。
在部分公民方面安排上,基本延续上一版本的相关规定,不过对于儿童节放假人群的年龄限制,由13周岁以下放宽至14周岁以下。对于补假安排则没有变动。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从 表面上看,支持上班和支持放假者态度坚决,不容妥协。然而表面上意见分歧难调和,背后的情感诉求却高度一致。在外地工作或离家较远的人,坚决反对除夕工 作,目的是早一些踏上归家的路,毕竟远方有一盏灯在等待自己。而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守岁,也是中华传统中春节的重头戏。而支持除夕工作的人,多数距家较近, 除夕工作不耽误除夕夜与家人的团圆。将这样宝贵的一天假日挪至节后,有利于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同时,很多的受访者认为除夕本就是“准假日”,许多单位灵 活安排,如果这一天用作假日,则“白白耽误了一天假期”。
由此可见,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做出选择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希望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因此,涉及千百万家庭的问题,不宜简单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办法。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用最大智慧让每一份爱情、亲情都能够得到呵护,这个假才放得圆满。
我的除夕,能否我做主?
事实上,每一次假期安排,都由相关部门统一下发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统筹协调全国的生产生活,让全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能够“齐步 走”。如果某个部门上班,另一个单位放假,会给办事人带来极大不便。但这样做的一大弊端也很明显,家在外地的员工希望除夕放假,早日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 则会持不同意见。
解决矛盾,能否在这一天将“权力下放”,由单位自行安排?这一天,很多单位本不必全员上岗。家在外 地的员工可提早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可值班工作。只要员工假期总时长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混乱。这样做既不耽误“效率”,也让每个家庭都得以团圆,同时兼 顾了“公平”。“简政放权”本就为“搞活”而来,在中央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之际,把假日的“决策权”适度下放,有利于解决现实矛盾。
当然,假怎么放,人们纠结的另一原因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专家呼吁增加假日总量,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事实证明,“周日放假”变为“一周双休”,并未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增加假期,拉动消费,同样有助于扭转以“生产”为核心的思路。
每一个家庭都是港湾和加油站,每一份亲情都蕴含着浓浓的正能量。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家”的稳固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而言,春节放假安排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庭和谐、呵护温暖亲情。归根结底,“家”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