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过春节为什么要倒着贴福字

时间: 书荣1192 分享

  过春节有贴福字贴对联的习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解答过春节贴福字为什么倒着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过春节贴福字为什么倒着贴

  如果你问的是大门倒贴福字从何时开始,应该大约在公元二〇〇〇年。

  我的记忆中有这样的内容:过去曾有往垃圾桶、箱子、水缸上倒贴福字的习俗。好象是这样解释的:这些容器可以倒过来,如果倒贴了福字,那么此时福字不是倒的,所以福气不会被倒出来。可见倒就是倒,并非“到”的谐音。

  我们这里有年初一不倒垃圾的习俗,就是怕倒掉福气,与此相关还有个田螺姑娘的民间故事。我想我的记忆可能没错。

  我从小就没听哪一辈人说过大门福字要倒贴。突然有一天正贴的福字被倒贴了,还有现代传媒说是国人的习俗。我有理由怀疑这叫“伪民俗”,是缘于对真民俗的一知半解,不但蒙了老外,也骗了自己,

  其一,如果倒贴意味着“到来”,那么福禄寿之类的字都应该倒贴,门神像、财神像应该倒贴,连新婚洞房的红双喜字也应该倒贴,并美其名曰“喜到”。

  其二,有的老人对此很有意见,说把福字居然倒贴在大门上,是不是想往家里招灾惹祸?

  我的理由不足为凭,可谁又能证明这是真民俗呢?在庄重的地方把庄重的汉字倒着贴,太别扭了,言重一点是糟踏汉字,起码我心里不能接受。希望国人今后能理直气壮地把福字正正当当地贴稳。别让伪民俗逐渐弄假成真,它的由来可不太光彩啊。

  至于垃圾桶之类倒贴福字,我想历史也不会太久,且猜是清朝吧。

  忠纯听说的家有坏事才大门倒贴福字应该可信,而我听说的容器倒贴福字也有几分道理。唯有家家大门倒贴福字太荒谬:让人一看便觉凶险,而使人首先想到颠倒意味着相反,其次是被倒掉。过去的人很讲究迷信,就算有人带头,也没人会效仿,谁会听信你说倒就是到来呢?

  可见这是我们这个“朝代”出现的事:现代传媒太厉害了,人们往往会轻信它;今天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也不会细想这些了;还有可能今天人们的迷信意识淡薄(?)了。总之。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民族从没把“倒挂”当做“到来”解释。

  你还不知道?过春节“福字“贴错福气

  民俗知识

  一、春联和年画

  表达人们心愿,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春联出现在唐代。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二、生旺火

  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三、爆竹

  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四、年糕和饺子

  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习俗知识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相关文章:

1.春节为什么要倒贴福字的来历及传说

2.过年为什么要倒贴福字的来历

3.春节为什么要剪窗花 春节剪窗花的由来

4.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5.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大全

412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