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孩子的最好的书籍推荐
有关教育孩子的最好的书籍推荐
许多年轻父母自己本身还是个孩子,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方面还不甚了解,为了帮助父母们正确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最好的书籍,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最好的书籍
一、《为何家会伤人》
1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健康·心理”专栏32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专业的心理学原理与概念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进而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2作者介绍
武志红,1974年生,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硕士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工作,目前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3推荐理由
父母小小改变,孩子大大不同,一本适合中国父母看的书,了解什么是真正地爱孩子
二、《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1内容简介
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
2作者介绍
李中莹先生被认为是华人地区最成功的NLP培训师之一,正是他最早把NPL完整地介绍到国内,因此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发展出大量独到而实用的思想和行为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一个人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3推荐理由
NLP的特点就是实用,很多的方法,所以“偷懒”的爸爸妈妈可以一看哦
三、《善解童贞》系列
1内容简介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本书讲解了0~13岁儿童性发展的规律,帮助父母理解儿童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性活动,提出了帮助孩子性发展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更需要父母的智慧与知识,保护孩子远离性伤害,身心健康地成长。
2作者介绍
胡萍 中国性学会青少午、生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次与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薪浪网、摇篮网、凤凰网、深圳广播电台、山西广播电台等合作录制儿童性健康教育节目。2004年开始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展儿童性健康教育父母课堂和孩子课堂。
3推荐理由
性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盲区,这本书把医学、教育、人文、中国国情很好的结合,千万不要错过哦
四、《窗边的小豆豆》
1内容简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 “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成就。这本书不仅带给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并为现代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2作者介绍
黑柳彻子 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3推荐理由
真正读懂小豆豆,你才真正懂孩子的世界;真正懂孩子,你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特点如下:一、首次提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二、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
2作者介绍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
3推荐理由
家庭是影响孩子一生最大的因素,所以让孩子何去何从,你可以参考尹妈妈的理念及方法,孩子品学兼优,你也可以的
六、《孩子感觉统合训练手册》
1内容简介
感觉统合失调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造成的,需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心理矫正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不仅解决问题、预防障碍,而且还能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提高智力和学习能力。
2作者介绍
杨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心理协会常务理事。一直从事教学、科研与科普宣传工作。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名家咨询”、“半边天”、“走进科学”等栏目,中国教育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任特邀心理专家。
3推荐理由
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问题、“学习”问题,其实都是感统问题,了解孩子问题的真正根源,很实用的一本书哦
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原则
教育孩子要“爱而不溺,严而不厉”,被溺爱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还出现了家长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一个个溺爱的行为长期积累起来的必然结果。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二,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并不是说要对孩子要特别严苛,过分严厉也是不对的。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
教育孩子应当“宽严相济”。要记住:批评是踩刹车,赏识是踩油门。批评孩子是为了防止再次犯同样错误,而不是为了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糟。我们的家长常常喜欢在批评时强迫孩子,说你下一次要给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等等.家长应该知道:强迫最多能达到您的目标,不可能超越目标,有时还会走向目标的反面。一味地批评孩子只会让学习的效率更低下,而适当的表扬会使孩子充满学习的信心,因此批评要与赏识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长认为批评是教育,赏识不是教育,这是认识误区。
三、赏识努力而不是聪明原则
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聪明而不努力也会一事无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长就应该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赏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努力态度,赏识孩子为改善学习方法而作的努力。我们中国的家长都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聪明呀,漂亮呀什么的,这是一个误区。
四、不要进行破坏式批评原则
批评孩子时不要进行破坏式的批评,有些家长常常不注意这些,批评孩子时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孩子。如:骂孩子“笨得像个猪”,“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在中国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这样的破坏性批评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家长的破坏式批评往往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
第二、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制定短期目标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够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标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这样逐渐达成目标就能持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标设置的过高,孩子认为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短期目标实现了,离长期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有些家长经常把长短期目标相混淆,结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六、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上小学是我给她选的学校,对中学的择校,我没有盲目地按自己的想法给她选学校。小学毕业前,带她去看了两三所学校,问她准备上哪所中学,她说就上外语校吧。因孩子比较喜欢英语,有大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她一定会在外语校的培养下健康成长的,因此支持她的决定。
初中毕业了,又面临择校,这时她已有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虽然不太具体,但要去美国读大学的想法却是很坚定的。她参加了一些考试,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了外语校。读普通班还是国际部的问题上,我还是很慎重的。多次咨询朋友,并结合她的具体情况,决定支持她读国际部的意见。
在一些兴趣爱好的培养上,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十岁之前参加很多所谓的兴趣班学习,朗诵、绘画、拉丁舞、长笛等,基本都是家长的意思,没有一样是她感兴趣的,所以全都半途而废了。唯一坚持下来的打乒乓球,找了重庆最好的教练,历经多年训练,但由于本人没有兴趣,每次训练都当任务完成,没有主动性,所以,并没有成为同年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收获了意志品质,锻炼了独立性,同时增强了体质。初二的某一天孩子突然给妈妈说,她喜欢唱歌。我们想,这是好事情,就找了一老师教她唱歌。自己选的就是不一样,每次学习都很认真,效果也不错,老师说孩子不走专业音乐道路太可惜了。现在是OAK HARBOR HIGH SCHOOL合唱团的成员,经常参加当地的一些演出。再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家长要有正确的定位
父母不只是给孩子生命并将其抚养成人的家长,同时也要是孩子的朋友。家长应在长辈的尊严与平等的交流中找到平衡点。家长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在孩子迷茫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并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我们常陪孩子做运动,或给孩子推荐一些书,经常和她聊天,了解她的内心的想法,鼓励她去尝试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家长不能管得太多,很多时候我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如购物,或独自外出去找音乐老师或乒乓球教练。孩子小学三年级就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本可以和我一起坐车走,但我没有那样做。对学习上的事,我向来主张孩子自己解决,决不做陪做作业的家长,即使是小学阶段也是如此。
第三、鼓励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积极融入寄宿家庭和学校的生活
孩子去美国三个多月了,我们主要是通过QQ和她交流,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总的来说,感觉她在那边过得非常好,与家庭相处非常和谐,已经克服了刚去时的念家与不适应。我们常给她说,要把自己当成寄宿家庭的一员,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已经学会一些中国菜,厨艺还得到美爸美妈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希望她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她参加了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组织的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活动,参加了合唱团的社区演出,参加了排球和篮球训练。本想参加乒乓球队的,遗憾的是学校没乒乓球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