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英国的家庭教育独具特色,相信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的价值。一起来看看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英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英国老人更主张年轻的父母必须自己带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

  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时间再去看孩子

  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非也。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不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风景

  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可是中国老人太疼爱自己的孙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即使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差。中国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象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

  英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技巧

  父母的宠爱不是无条件的

  在英国的家庭中,对孩子无理由的娇纵与宠爱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是必要的行为,英国的父母是不反对惩罚孩子的。他们往往会选择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行为管束。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他们是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每个人都不可以为所欲为,哪怕是孩子,幼稚和弱小并不能算做任意妄为的借口。与美国等国家不同,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父母体罚孩子是合法行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动不动就出现的关禁闭并非小说的虚构,在英国,至今仍有许多古老的学校还在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章制度。

  与此相关地,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和自我克制能力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英式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因在学步时摔倒跌青膝盖而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 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于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韧性格便自然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餐桌——家庭教育的重要课堂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形成适应社会的性格。

  首先,鼓励孩子自己进食。和多数中国家长动辄喂饭的行为不同,英国的家长大都鼓励孩子自己用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自然地喜欢上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家长不应当干预,完全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

  其次,杜绝偏食和挑食。在孩子的幼儿时期,通常会出现的偏食和挑食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的正确管教和引导。英国的家长们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孩子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家长往往会把这个菜收起来。餐桌上的教育不仅是为孩子的健康着想,更是为性格养成打下的坚实基础。英国的家长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劣势性格,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发展成人见人厌的后果。

  第三,注重用餐礼仪的学习。英国的家长们因其绅士的传统,还很注重对孩子的用餐礼仪的教育,小孩子往往四岁时就学会用餐的所有礼仪了。

  另外,十分注意孩子的参与度,让孩子帮忙做餐前准备工作。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觉得很有意思,也能体现自己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参与获得家庭认同感。

  独立意识需要重点培养

  “子不教,父之过”是中国人信奉的圣人之言。英国的家长也是这样认为,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的家长就会被认为是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在公共汽车上,英国人会主动给老人和女士让座,却不主张给孩子让座。只要有条件,孩子从小就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爱孩子但不对他们的饮食起居过度夸张地照顾,不让孩子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大人也不会陪孩子进游乐场游玩。小学生童子军经常组织登山、野炊等夏令营活动,也是为了鼓励孩子独立地应对和处理问题。

  在Dr. Smith的家中,小小的Holly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熟练地用汤匙吃东西,极少需要妈妈一口一口地喂。厕所的马桶较高,Holly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爬上去,但Mrs. Smith从不守在旁边,更不会为她准备厕纸。Mrs. Smith熨衣服时,Holly也会拿着一套熨衣服的工具在妈妈旁边“工作”,虽然只是玩具而已,但看她那有板有眼的认真样,还真像那么回事。正是这一件件看似小事的“大事”,铺下了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石阶。

  道德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毛主席语录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普遍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怎么教,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正因“人之初”不知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注重德育是历史悠久的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在英国,道德教育一般不叫德育,而是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为“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自律以及与他人良好相处,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点: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一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道德的含义。

  大方而自然的两性教育

  一天晚饭后, Mrs. Smith和她的女儿Holly在客厅玩耍。Mrs. Smith对Holly唱了一首歌:“Holly and Jack,sitting in a tree,K—I—S—S—I—N—G!”Holly“Wow, wow”地捂着脸大叫,一副很害羞的样子,而越看到她害羞,她妈妈就唱得越起劲儿。我们看到都会觉得惊讶,为什么妈妈会对自己的孩子唱这种内容的歌呢?其实,英国 的青少年经常拿这首歌来取笑一些关系好的男女,Jack 是Holly的同学,也是好朋友,所以Mrs. Smith经常拿他们来开玩笑。这件事让我们见识到了英国人对两性观念的开放程度。他们觉得两性之间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普通的,不需要遮遮掩掩,所以也不会忌讳对小孩谈两性之间的话题。但开放不等于颓废和为所欲为,而是在自尊自重的前提下正常交往。有的父母送给孩子的成人礼物是一个避孕套,让孩子有防患于未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孩子尽可能不在两性关系中受到伤害,这也是用心良苦的表现。

  此外,英国家庭重视对孩子的环保教育。在英国,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可以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制品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性垃圾”。每一次外出郊游之前,他们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榨取果汁制作健康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饮料、罐头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还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做法,如自愿花钱去培养孩子的顽皮天性。英国人普遍认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听话,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是顽皮的或者说父母是在花钱培养他们的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全家总动员去某个朋友家吃饭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周末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有家庭会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孩子犯错英国家长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看着我难以置信的样子,朋友解释说:“约翰5岁的时候对洗碗发生了兴趣。那一次,约翰不仅把自己浑身弄湿,还打碎了碗。他吓得直哭,以为我们会责怪他。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他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然后系好围裙,给他仔细示范如何才能把碗洗得干干净净。在我的示范下,经过多次练习,约翰慢慢学会了洗碗。”

  半小时之后,约翰做完了厨房的卫生。我想,这下他该休息一下了吧,谁知,他又跑到屋外的草地上操作起了除草机……我被惊得目瞪口呆!

  朋友说:“约翰今年9岁了,他要做的家务还不止这些。作为男孩,除了常规的家务,还要帮忙洗车,冬天的时候要扫树叶、扫雪,另外,还要逐渐学会修理草坪、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换灯泡、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甚至连修汽车也要能略知一二。”

  “天啊,你也太狠心了,让这么小的孩子干这么多家务,你也不怕他做不好,再

  说这样也有安全隐患吧?”我有些惊讶地问。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朋友说:“在英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也要像大人一样负起该负的责任,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孩子一开始当然是不会做家务的,但英国家长实行的是‘试错教育’,孩子做家务时,家长只需要在旁边时时监督,不但能保护孩子,还能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他们做出正确的示范。经过多次练习和尝试,吃一堑,长一智,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成熟。你们中国不是有句俗语叫做‘实践出真知’吗?小孩子一样有试错的权力,老怕做错,什么也不让他干,那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学会呢?”

  朋友的一席话让我感慨不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国内的父母总是习惯一手包办,抢着帮孩子把问题处理掉,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做了。其实,不让孩子练习,呵护过度,怕孩子不能胜任,甚至受伤,孩子难道会一夜长大?

  英国家长的“试错教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爱孩子,就要给他尝试失败的机会,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规避风险,慢慢成熟。那些和我一样常常为孩子冲锋陷阵的父母,向英国家长学学“试错教育”吧。

猜你喜欢:

1.国外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哪些

2.美国家长在家里怎样教育孩子

3.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学习啦

4.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5.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是什么

3846764